近日,科技部会同全国妇联等 12 家部门印发《支持女性科技人才在科技创新中发挥更大作用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若干措施》信息十足,在考核评价、岗位聘用等环节,对孕哺期女性科技人才适当放宽期限要求。
政策为女性科技人才成长进步、施展才华创造了更好环境,记者通过采访相关科研领域女性工作者,谈谈她们的想法。
打破瓶颈
《若干措施》信息十足,围绕 " 她力量 " 值得关注的有:解决女性科技人才在职业发展中面临的堵点痛点难点问题;从培养造就高层次女性科技人才、大力支持女性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等 6 个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 16 项具体措施。
官网披露,30% 的女性科技人才反映,由于缺乏学术交流机会,自身能力建设需求得不到充分满足,影响科研表现和产出。
针对此类问题,《若干措施》提出几点,增加女性大会主席、主持人和主要学术报告人的数量,鼓励设立女性专场;国家人才计划适当放宽女性申报年龄限制等。
另外,哺乳、孕期、产假,无疑是大部分女性工作者共同面临的一个问题。《若干措施》也给出了优解,鼓励科研单位设立女性科研回归基金,资助女性科研人员生育后重返科研岗位;支持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商孕哺期女性科研人员在孕哺期保留研究生招生资格……
湖南航空长沙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高端轻质合金事业部熊副部长表示,作为一名大龄未孕科研人员,关于 " 孕期措施 " 特别吸引自己的眼球," 感觉职业发展有延续性。"
" 科技工作者们一般在 40 岁至 50 岁之间,正好是产出及沉淀的黄金时期。同时,对女性专家而言,恰恰也是家庭责任最大的时候。" 湖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覃丽,一直从事心血管疾病、肿瘤等重大疾病的机制及中医药防治研究。她说,以往因为申报某些科研项目以及人才项目上,由于年龄有明确限制," 依据政策的话,女性科技工作者会增加不少机会。"
鼓励女性延伸事业路线
实际上,《若干措施》的出台,有着中国现实背景及积极意义。
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公布,近年来,我国科技人才中女性比例保持在 40% 左右,研究生层次新增科技人力中,女性已经超过 50%,成为名副其实的 " 半边天 "。
2021 年 3 月,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官方微博上报道并点赞了不少中国女科学家,其中有清华大学物理系助理教授陈文兰、蚂蚁集团 AI 风险控制技术负责人余泉等,肯定她们在 AI、计算机应用等方面做出的贡献。
女性是人类的半边天,作用的发挥、力量的显示,正是一个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在覃丽看来,身边很多优秀的女性科技工作者在科研上有着持久的专注力," 可以宽限女性的年龄限制,在某些科研项目资助上、科研决策、人才评价等方面建议设定固定的女性比例,对所有科技工作者都是意义重大的。"
把 " 资源蛋糕 " 做大
故在此背景下出台该政策,释放了明确的信号,为女性科技人才发挥作用创造更好环境。但同时,有声音提出,政策或许能解决部分表层问题,但更深层问题在于,应该把 " 资源蛋糕 " 做大。
有网友提出,不妨先把科研资源这块 " 蛋糕 " 做得更大一点,让更多中青年科学家在其中畅游、成长,大家都有了,也就谈不上什么 " 优先 "" 倾斜 "。还有人担忧,为了 " 建立女性科技人才数据指标体系,纳入国家科技统计 ",若只是一昧追求拉小统计上失衡的性别比," 拔苗助长 ",反而会引发更大的矛盾。比如,一名女科学家在同等条件下由于性别被优先选择,那么对男女双方而言都可能有心理伤害,且女方或有更大的心理压力。
何况,大部份科研研究成果皆可通过如论文影响因子等进行具体量化。" 不同性别特征在不同科研领域去落实,能更好地鼓励女性科技工作者保持科研热情。" 覃丽想要强调的是,针对女性的特质,决定了在某些领域上的优势,可以有针对性地调整政策。
" 政策很好,但关键在落实上。尤其建议在科技人才选拔评价、科技项目申报上设定或增加一定的比例、宽限年龄,逐步激发并提升女性专家参与度,最大限度的发挥女性科技人才的创新活力。" 覃丽说。
潇湘晨报记者李琼皓 实习生陈自强 杨坤超 长沙报道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