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10 日早晨 7 点半,身患胃病的树屏镇毛茨村副主任把多盛与大家一起在村里的呢嘛沙沟里排水清淤,一干就是一早晨。下午两点多,感觉有些累的把多盛返回村委会准备喝水休息时却倒在了村委会门口,因公殉职。当日中午 1 点 54 分,毛茨村党支部书记吴发鑫还把一张把多盛干活的照片发在工作微信群里,不曾想,这是把多盛留给世界最后的样子。
把多盛,1965 年 9 月出生,曾担任过树屏镇毛茨村社长、村文书,当选村主任、副主任,曾获得树屏镇优秀党员、永登县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把多盛作为一名村干部,从社长到文书,再到村主任,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只有默默无闻的付出,在村官这个的平凡岗位上,书写绚烂人生。用一件件小事成就一个村民喜爱的不凡村官,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村文书王自福痛心地说,大家看到把多盛生前最多的是他干活的样子,没想到他留给这个世界最后的样子居然还是劳动的样子,这是他最美的样子,也是一名共产党员在百姓心目中最美的样子。
毛茨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王小霞说,每每在关键时刻,把多盛都是永远冲在最前面的那个党员。今年 5 月,永登县开展 " 两河一沟 " 环境整治,其中的一沟就是位于毛茨村境内呢嘛沙沟。由于在水流湍急的河里捡拾垃圾比较危险,于是大家提议雇人捡拾。但是把多盛却说,雇别人下河,既要费用,还要考虑安全问题,由于自己经常下河道捡拾垃圾,既有经验,还省去了费用,因此要求自己下河捡拾。在一张照片里,把多盛腰系绳索、身穿齐胸的连衣带鞋的雨裤,在齐腰的水中拿着锯子正在锯倒在水中的树枝。王小霞说,连续 7 天的时间,把多盛天天下河,直到河沟清理干净。
在毛茨村,村民们亲切地称把多盛为 " 垃圾 " 主任。原来在 2019 年初,为了让大家有个更好的生活环境,毛茨村在 6 个社放置了 20 个垃圾箱,但是垃圾的清运工作成了难题。雇专人清运垃圾,没有这笔费用;不雇人清运,垃圾箱满了垃圾怎么办。此时把多盛主动站出来,承担了清运垃圾的工作。从那天起,把多盛成就为村里的义务垃圾清运员,每个月他会用至少 10 天时间,将全村 20 个垃圾点的垃圾清运一遍,每年清运 2400 多方的垃圾,如果把这些垃圾堆在一个篮球场上,足足有 6 米高。把多盛生对大家说,村里的活比较杂,可总得有人干,我是村干部,还是一名党员,没人干,那就我干吧。一个具体的行动,胜过千万句不切实际的豪言壮语、高谈阔论。就这样在平凡的岗位上,把多盛用实际行动展示新时代村干部的精神追求,阐释奉献的意义,生命的价值。
2014 年,毛茨村被识别为贫困村 , 当时作为村主任的把多盛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在充分发动群众的同时,想方设法跑项目,千方百计争资金,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使全村基础设施和整体面貌都有了很大改观。同时把多盛和村两委一班人带领党员干部和群众,进行村道巷道硬化,村庄荒山绿化,积极推进 " 厕所革命 ",全民行动整治环境卫生,曾经 " 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垃圾随风满天飞 " 的面貌一去不复返,群众幸福指数明显提升。2019 年底,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
在脱贫攻坚中,为了找准促农增收的路子,把多盛发动党员群众依据村情、民情和所处的地理优势,讨论分析全村经济发展的形势,为村里的发展出主意、想办法。2020 年集体经济收入 15 万元,带动贫困户 67 户 237 人,解决本村剩余劳动力 136 人;探索土地流转新路子,与企业签订土地流转合同,受益群众 1236 人;争取上级资金和自筹资金 65 万元,打造了集办公议事、党员活动、教育培训、为民服务、文化娱乐 " 五位一体 " 的党群服务中心;修建三处文化广场,提高了村民的文化生活环境。
这些事迹仅仅是把多盛的在工作岗位上的一部分,从这些事迹中可以看出把多盛同志作为一名党员,始终站在工作的第一线上,作为党员,他就是一面旗帜,作为干部,他就是一种责任。关键时刻,才能彰显党员干部的责任与担当。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首席记者 葛强 文 / 图
责任编辑丨安周霜
值班主任丨郭俊宇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