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统一指挥、集中管理、高效运行的公共卫生服务平台——深圳市急救血液信息三中心公共卫生服务综合楼迎来了主体结构封顶的好消息,整个项目计划在 2022 年 8 月竣工,届时,深圳市急救中心、深圳市血液中心、深圳市卫生健康发展研究和数据管理中心相关科室(由原深圳市卫生健康发展研究中心和原深圳市医学信息中心合并组建而成,该中心并非完全搬迁至新址,原上步路办公区仍保留)将迁至福田区侨香路新址深圳市急救血液信息三中心公共卫生服务综合楼共同办公,将为适应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医学发展要求,进一步完善深圳医疗卫生体系。
记者从深圳市建筑工务署了解到,深圳市急救血液信息三中心公共卫生服务综合楼项目位于福田区安托山片区,用地面积约 1.8 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 5.4 万平方米,主体建筑地上 14 层,地下 3 层,建筑主体高度 68 米,总停车位 290 个。
▲深圳市急救血液信息三中心公共卫生服务综合楼
自开工以来,市建筑工务署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精细化管理,如期完成各节点目标。项目在市建筑工务署质量安全检查中长期名列前茅;数次荣登市住房建设局 " 亮剑行动 " 红榜;荣获 " 市工务署 2020 年度安全文明管理优秀项目 "" 市安全文明双优工地 " 等称号;在 " 龙图杯 "" 优路杯 " 等 BIM 全国大赛中斩获多项殊荣;还通过了深圳市、广东省优质结构工程奖初评。
三个中心功能独立、互不干扰
大楼由急救中心、血液中心及卫生健康发展研究和数据管理中心三个功能和面积完全不同的中心组成。建设之初,市建筑工务署就接到业主 " 三个中心独立运行、互不干扰,有标志性 " 的需求。因此,市建筑工务署依据 " 既能明显区分三个中心,又能形成一个完整的公共卫生建筑形象 " 的设计思路,通过空中平台花园将三个中心融合在一起,形成 "L" 型布局,最大程度向园博园和安托山公园 " 借景 "。
结合周边城市道路的竖向标高,市建筑工务署引入 " 双首层 " 的设计概念,将场地分成 29 米标高及 34 米标高两个台地,彼此通过坡道连接形成两个不同标高的车行环线。29 米标高平台主要为急救中心院前科和血液中心供血科,满足急救车和供血车快速出车要求。34 米标高平台主要布置各中心人行出入口、各中心大堂、可对外开放展厅等活动空间。
拥有全天候飞航救护调度服务
出入口分为人行出入口和车行出入口,同时利用首层架空平台将人行与车行完全分开,做到完全的人车分流。急救车与供血车位于负 5 米标高层,方便快速出车。为避免对急救车与供血车的干扰,员工及办公车辆全部布置在地下室,地面仅通行急救车、供血车和血液大巴车。
▲项目效果图
值得一提的是,项目还在塔楼屋顶设置了按照国家民航标准设计的直升机停机坪,具有完备导航设施和助航灯光系统,可全天候适航停靠医疗救护直升机。这意味着深圳 " 海陆空 " 立体急救体系进一步完善,是深圳应急医疗空中救援服务对接国际标准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
室内环境舒适助力专业的医疗服务
三个中心均为深圳市卫生健康系统的专业机构,各自担任着深圳市不可或缺的卫生医疗服务角色。
急救中心是深圳 80 多家急救网络医院的 " 龙头 ",负责全市急救医疗指挥调度、通讯服务和信息处理等重任。
血液中心主要负责为全市医疗机构提供充分足、安全、有效的血液,创建了采供血管理的 " 深圳模式 ",荣获全国最美捐血点、最智捐血点荣誉称号。
卫生健康发展研究和数据管理中心主要负责制定深圳卫生健康战略、健康政策与发展规划,建设、运维及保障全市卫生健康数据平台和信息系统等工作。
专业舒适的工作环境可以让这些生命守护者更加专注地为市民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项目建成后,将会进一步完善深圳重大疾病防控、医疗救治和卫生监督体系,提高深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建立健全由急救医疗网络和采供血网络组成的医疗救治体系,保障深圳市民日益增长的公共卫生服务需求。
深圳晚报记者 杜婷 通讯员 李森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