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湘晨报 2021-07-26
“我命由我不由天”,他们为何能从湖南山村走向奥运最高领奖台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tiyu1.html

 

7 月 25 日,东京奥运会。当谌利军走上领奖台,他远在湖南的乡亲们,为他欢呼泪下。

举重男子 67 公斤决赛,谌利军代表中国队出战,最后以 187 公斤的挺举成绩逆风翻盘,为中国队拿下第六枚金牌。

早一天夺下东京奥运会中国举重首金的侯志慧,同样来自湖南,是个地道的 " 湘妹子 "。

这两名湘籍运动员问鼎冠军背后,是湖南人优良传统 " 吃得苦、霸得蛮、扎硬寨、打硬仗 " 最佳诠释。

巧遇伯乐

1993 年,谌利军出生于安化县杨林村,家境清贫,父母务农打工。10 岁那年,他身材魁梧的父亲去农机站办事,掰手腕赢了当地举重的大力士。谌利军遗传了父亲的天赋,很快因此被推荐给益阳体院教练蒋益龙。

这次偶然的机遇,从此改变了谌利军的命运。

蒋益龙初次见到谌利军,他瘦瘦小小的,穿着底几乎磨没了的旧拖鞋。蒋益龙让他试试立定跳远,没想到才十岁的小个子居然跳出了 2.36 米,蒋认定了这是一颗好苗子。

虽有天赋,谌利军父母对儿子举重仍犹豫不决:训练极苦,前途未卜,而且家境困难,免了学费,在体校的生活费也成问题。

幸亏蒋益龙的一再坚持,让一家人终于松动。从小艰苦生活环境下长大的谌利军,在体校格外刻苦。训练场是以前的锅炉房改造的,谌利军母亲记得第一次去看他训练时," 他晒得皮肤黢黑,个子小小的,举着杠铃,看着十分心疼 "" 每次我去看他都是看一次哭一次 "。

在益阳体校的第二年,谌利军父亲重病。家里的顶梁柱垮了,家境陷入更难的境地。母亲希望他也能学门手艺,帮衬家里,谌利军却坚持," 我练了这么久,现在不练了,那我受的苦,不是白受了吗?我一定要继续练。"

△谌利军与教练蒋益龙。

益阳体校训练三年后,谌利军顺利进入省举重队。2010 年,17 岁的谌利军在世界青年锦标赛中夺得冠军,初露锋芒。2013 年,他又先后在第十二届全运会和世界举重锦标赛中加冕。2015 年,他以打破男子 62 公斤级挺举和总成绩两项世界纪录的成绩,在休斯顿世锦赛中夺冠。

今年 24 岁的侯志慧接触举重,也是源于一次 " 偶遇 "。当时,11 岁的侯志慧正参加郴州桂阳县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却被桂阳三中举重教练李志平一眼相中," 感觉这‘小不点’的爆发力、身体素质、身体机能的协调性,不是一般的好。"

次年,侯志慧正式来到桂阳三中举重馆学习。李志平要求很严,学生每天早上需多训练一个小时,下午放学后又得训练两个多小时。但小志慧很自觉,从不偷懒,还向老队员看齐,给自己加任务,李志平不得不经常 " 警告 " 她:你不能把任务加得太快了!

2012 年,侯志慧成为省举重队的正式队员。由于她有天赋又能吃苦,3 年后,侯志慧顺利进入国家队。2015 年她一举夺得世青赛和青运会 48 公斤级别的双料冠军;2016 年 4 月,在全国女子举重锦标赛暨里约奥运会选拔赛中,19 岁的她摘得 48 公斤级别的 3 枚金牌,成为该级别里约奥运的第一候选人。

憾别里约

2016 年,凭借出色成绩,从湖南乡村出来的侯志慧和谌利军,代表国家队出征里约奥运会。

意气风发的他们,被认为是夺冠热门,不想命运再次开了个大玩笑。

当时,随队前往奥运训练营的侯志慧由于膝盖有伤,在最后一刻被替换。被视为里约奥运会男举最稳的一块金牌的谌利军,在 62 公斤级决赛抓举比赛中,突然出现抽筋症状,两次试举均告失败,随后不得不宣布弃权。

侯志慧哭了一个下午,谌利军赛后连说三声 " 对不起 "。

奥运会的领奖台,是作为一个运动员最高的职业梦想。与梦想擦肩而过的不甘和委屈,他们岂能服输!两人心中积蓄起更大的能量——争取东京奥运会!

2020 年 10 月,在全国锦标赛上,谌利军肘部肌腱撕裂。他的举重生涯第一次经历大手术,术后肌肉萎缩严重。

如果恢复不好,他可能无缘东京。

谌利军没有丝毫懈怠,一切从零开始,重新积累力量、重新强化体能、重新 " 学习 " 举重。按照科学的康复节奏,谌利军系统性的训练很快有了成效,回炉重塑的他甚至弥补了此前的技术短板。

当重新站在奥运会赛场上,两次抓举失误的谌利军上演惊天大逆转——在落后 11 公斤的情况下,一声怒吼将 187 公斤的杠铃高高举起,逆转获得冠军。

他在接受采访时眼眶泛泪," 感觉自己真的不容易,从里约的失败到东京的胜利,不少辛酸,一直以来憋了一口气,就想拿冠军。"

侯志慧特地拿出了 2016 年参加里约奥运会时的 " 战袍 ",举重 49 公斤级决赛,她没有给对手留下任何机会。从抓举到挺举,再到 210 公斤的总成绩,全部创造了新的奥运会纪录。

扎硬寨、打硬仗

在力量上胜过对手,他们身上所展现的不仅仅是天赋,还有湖南人 " 吃得苦、霸得蛮、扎硬寨、打硬仗 " 的优良传统。

历届奥运上,一直不乏这样的湖湘身影。

2000 年,悉尼奥运会,出生于湘西自治州保靖县的杨霞,夺得 53 公斤级金牌,成为中国第一位女子举重奥运会冠军。

2012 年,伦敦奥运会,出生于永州市江永县的王明娟,夺得女子举重 48 公斤级冠军。

2016 年,里约奥运会,夺得男子举重 56 公斤级冠军的龙清泉,生于湘西龙山县。夺得女子 69 公斤级冠军的向艳梅,出生湘西保靖县。

谌利军两次抓举失利,金牌几乎无望。在最后时刻,他却死拼到底,逆风翻盘。

历史上,敢打硬仗、打死仗的湘军,在战场上屡次以少胜多,绝处求生。湖南名将曾国藩,将之提升为拙诚理念:拙即笨拙,不投机取巧,不偷懒耍滑,一步一个脚印,用勤苦血汗获取成功;诚即精神专注,持之不懈,目标坚定,矢志不渝。

吃得苦、霸得蛮、扎硬寨、打硬仗的优良传统,已深深融入湖南人的血脉之中。正如谌利军最后所言:逆风翻盘,我命由我不由天。

潇湘晨报记者柴归 实习生甄畅

相关标签

湖南 李志 益阳 东京奥运会 全运会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