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文脉 2021-07-27
千百年来,总有人在风雨中,筑起一道长城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台风过境," 烟花 " 来袭

密云、狂风、大雨

有没有影响到你的生活?

最近

文脉君被一张照片刷屏了

风雨虽大

南京核检进度却丝毫不退

工作人员坚守岗位

排队人群秩序井然

撑开了朵朵伞花 ……

其实,风雨中

那些众志成城的守望

一直写在我们的基因里

带给我们无数的感动

从古至今,从未改变

01

苏东坡怕台风怕得厉害

他当年写过一篇《飓风赋》

说自己:

" 夜拊榻而九徙,昼命龟而三卜 "

什么意思?

就是说台风来了

自己一夜没睡安稳

先是晚上搬了九次床

白天又占了三次卜

△苏轼

先别笑

就是这样的苏东坡

你能想象到

他顶着狂风暴雨

站在城头,振臂疾呼:

" 吾在是,水绝不能败城!"

1077,徐州城

苏东坡调任太守刚 3 个月

黄河决堤,风雨大作

洪水眼看就要到了

平日文质彬彬的苏大人

脱掉官服,换上布衣、草鞋

跟全城百姓们一起

打响了一场 " 徐州保卫战 "

△苏轼

他们就住在城墙上的棚子里

45 个日日夜夜,片刻未歇

防水工程长达 9840 尺

10 尺高,20 尺厚

生命铸成的堤坝挡住了洪水

也凝聚了全城的百姓的心

风平浪静

苏东坡又恢复 " 怕台风 " 时的样子

跟旁人打趣说道:

真像一场梦

一不小心,我就喂了臭鱼烂虾

02

郑成功也没想到

自己就这么被 " 坑惨了 "

出发前,人们告诉他

此去台湾路途很近

每名士兵带个几天的口粮

就绰绰有余了

1661 年春

他带着大军浩浩荡荡

从海路出发

谁成想,没走出多远

就遇上了台风

大队人马被困在澎湖

△郑成功

暴雨一阵接着一阵

带着的那点粮食哪够啊

很快就吃完了

为生存下去,大家开始筹粮

澎湖这个地方

" 无田园可种禾粟 "

找来找去," 唯有番薯 "

靠着这些番薯和野菜

他们在生死边缘徘徊

△郑成功

郑成功下令强行发航

从风浪中突围

大军同仇敌忾,登录台湾

迅速形成对荷兰人的主要据点

再后来的故事

大家都很熟悉了

经过浴血奋战以及长期的对峙

他们最终成功收复台湾

成为名垂千古的民族英雄

03

1885 年 9 月

台风刮到了福州

一位老人在凄风苦雨中

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弥留之际,他的嘴中不断念着:

出队,出队!

我还要打,我还要打!

老人的名字叫左宗棠

他心有不甘

△左宗棠

让时间倒回到两年前

那一年

法国为了控制越南

进攻驻扎在越南的清军

于是,慈禧召见重臣开会

听听大家的意见

没想到半晌竟没人敢吭声

最终,老将左宗棠站起来说:

" 中国不能永远屈服于洋人

与其赔款,不如拿赔款做战费!"

这句话说到了所有人的心里

从 1840 年

被坚船利炮打开国门以来

多少屈辱写进了民族记忆

一时间

满朝上下勠力同心

左宗棠临危受命

以钦差大臣身份派驻福建

督战中法战争

清军在老将冯子才等人指挥下

协同黑旗军和恪靖定边军

共同取得了镇南关大捷

并一举收复谅山

然而,1885 年 6 月 9 日

李鸿章代表清廷

与法国在天津签订了

《中法会订越南条约》

中国放弃越南、承认其归法国保护

同意允许法商进入中越边界开埠通商

最终 " 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 "

前线军士无不悲愤交加

左宗棠亦感觉无颜面对全国百姓

九天后,他提请辞去军职

他向儿子口授上达清廷的遗疏

" 此次越南和战,实中国强弱一大关键

臣督师南下,迄未大伸挞伐,张我国威

遗恨平生,不能瞑目!"

△左宗棠

1077 年

有人冒着大雨修筑堤坝

他们不计个人得失

守住了一座城的安宁

1661 年

有人靠着番薯和野菜充饥

台风中远眺海岛

一场激烈的战斗等着他们

1885 年

有人在风雨中呼号

他们想用一场来之不易的胜利

挽救家国百姓的命运

……

千百年来

我们经历过无数的风雨

但却从未被打败

也许,正是因为

在这片土地上

从来不乏一种敢于担当的守望者

他们众志成城

他们协力同心

他们筑起一道长城

挡得住风浪

看得见彩虹

现代快报 +/ZAKER 南京记者 王子扬 / 文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