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兰州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的重要指示,紧紧围绕 " 重复信访率大幅度下降、重点领域和重点群体突出矛盾明显化解,信访工作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 工作目标,深入推进 " 集中治理重复信访化解信访积案 " 专项工作(以下简称 " 治重化积 " 专项工作)。截至目前,547 件信访积案已化解 417 件,化解率 76.2%,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高起点谋划部署,打好 " 治重化积 " 开展基础。成立了由市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召集人任组长、副组长,成员单位一把手为组员的高规格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关于开展集中治理重复信访化解信访积案专项工作的实施方案》,统筹推进专项工作。市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及时召开专题会议听取汇报、研判形势、部署工作、解决问题,确保专项工作有序开展。对纳入专项工作的信访事项,一律实行领导包案,落实 " 五包 " 责任和 " 五个一 " 工作要求,因案施策,逐案化解。在市领导推动引领下,构建起了党政领导靠前指挥、条块结合共同推进、上下联动同频发力、督导问责及时跟进的工作机制,形成了人人参与专项工作、主动化解积案的良好氛围,全市县级以上领导干部接待群众 83 批 391 人次,包案解决重点信访问题 217 件。
多维度联合发力,明确信访积案化解责任。通过纵向属地抓、横向系统抓、多向兜底抓,织密织牢专项工作责任体系,形成三维发力推动问题解决的工作格局。在纵向维度上,压实属地责任,所有纳入专项工作的事项均由事发地和主要职能部门为主负责化解,户籍地、居住地和其他涉事部门配合化解;在横向维度上,落实职能部门属事责任,加强系统治理,指导本行业本领域范围内信访事项化解,向上争取政策,向下推动化解。在多向维度上,市、区(县)两级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发挥牵头抓总的作用,对化解责任不清、三跨三分离、涉及多部门多层级的事项进行统筹协调、推动化解。专项工作开展以来,共组织实地督查 50 余次,联合督查 10 余次,召开推进会 5 次,督办信访事项 547 件,化解率达到 76% 以上。
全覆盖组织动员,集中力量推进治重化积。市信访局注重依靠各级组织,发动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积极投入到 " 治重化积 " 专项工作中来。发挥党员干部的主力军作用,在全市开展 " 解民忧办实事十百千 " 活动,由市、区(县)两级信访联席办筛选一批信访积案、重大矛盾纠纷和热点难点问题,分别由市、区(县)、街(乡镇)三级党委政府及部门的领导干部进行包案化解。截至目前,共排查信访矛盾 708 件,化解 418 件。发挥基层组织和人民群众的作用,推行网格化管理,将信访工作的触角延伸到楼院、家庭,使资源在小区聚集、难题在小区化解,为小区治理铸魂赋能。通过街道一级 " 大网格 ",社区二级 " 中网格 ",党小组三级 " 小网格 ",党建服务点 " 微网格 " 组成的四级网络,依托 " 居民(村民)说事 "、" 流动办公桌 " 等载体,发动群众和社会力量参与到信访矛盾化解中来,在一线发现问题、协调问题、解决问题。截至目前,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 4094 件,化解 3918 件,化解率达 95.7%。
靶向性施策攻坚,推出专项工作 " 组合拳 "。强化领导,强力推进。组建攻坚督导组 3 个、集中会商协同作战组 1 个,采取分片包干、异地督查等方式,实施全覆盖巡回督导。从 " 传帮带 " 三个角度发力,强力推动 " 治重化积 " 提速增效,帮助个案指导、帮助协调化解、帮助疏导稳控,开展异地交叉互查共促。把任务重、工作滞后的一区、一部门作为督导重点,由省市两级督导组跟踪督导,两家化解率分别提升了 35% 和 72%。
精准施策,分类化解。按照 " 梳理汇总、分步攻坚、分类化解、全面治理 " 的工作思路,逐件评估化解难度,分阶段对症化解。对群众诉求合理或部分合理、化解工作相对容易的事项,把主要精力集中在解决合理诉求、落实政策上,1 个月内解决到位、息诉罢访,实现该类事项的全面化解;对群众诉求不合理或基本不合理、化解难度相对较大的事项,把主要精力放在 " 疏怨解困、精准化解 " 上,即把来龙去脉搞精准,分析出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抽丝剥茧,找准症结;把解决办法搞精准,凝聚各方力量、情理法并用,制定个性化精准化解方案,妥善化解矛盾,全面提升 " 治重化积 " 工作质效。
创新方式,强化效果。强化日常工作调度,实时掌握工作进展,定期通报化解情况,交流经验做法,指出存在问题,全面提升工作质效。坚持源头治理,构建 " 四位一体 " 新机制。深入推进 " 治重化积 " 专项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推进社管平台、综治中心、网格化管理及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 " 四位一体 " 信访工作新机制建设,统筹各方资源,在源头预防化解信访问题,信访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颜晨
编辑 | 张亚君
责任编辑 | 胡淼山
值班主任 | 郭俊宇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