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虹 尚梦雨 ZAKER 哈尔滨记者 王越
他来自 " 公益世家 " 热衷公益,他从上初中开始帮助听力障碍儿童,志愿服务 1500 余小时 …… 他就是哈尔滨工程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2017 级本科生王灏元。
志愿服务 1500 小时是什么概念?" 在我所认识的青年人当中,我只见过一人比我高。" 王灏元说自己的公益之路要追溯到十几年前,他的引路人就是他的姥爷。王灏元的姥爷是哈尔滨十大孝星之一,身为房管员,他偶然得知辖区里有一位无儿无女的患病老人,就经常为老人送饭送药,老人生重病后,更是将老人接到家中,一照顾便是 17 年。王灏元的妈妈也通过黑龙江省慈善总会,长期帮扶伊春嘉荫县的一名女童。在这样的耳濡目染下,王灏元自小便在内心埋下了志愿服务的种子。
上初三的时候,王灏元得知学校附近建了一所听力语言康复中心,很多有听力障碍的小朋友在这里学习说话,王灏元便主动去帮助他们,陪孩子们说话、游戏,提高孩子们的沟通能力。" 这些小朋友只是因为听不清所以不会说话,现在他们带了助听器,只要学会说话就能和我们一样上学了。" 作为班长,王灏元带动了班级很多同学一起当起了小老师,每周都会到康复中心陪伴孩子们。
上大学后,王灏元加入的第一个学生组织就是学院的 " 蓝蝴蝶 " 志愿者服务队,在这里,他可以发动更多有爱心的同学去帮助孩子们。
" 在康复中心,孩子们可能看起来很害羞内向或调皮不听话,那是因为我们还没取得他们的信任。" 王灏元带着同学们通过表演节目、弹奏吉他、变魔术等方式,慢慢拉近和孩子们的距离。
王灏元还有一个小方法,每次去之前都揣兜里两块糖,一对一做活动的时候就给和自己一组的小朋友一块糖," 你一块,我一块,这是我们之间的小秘密。"
" 有一次,跟我一组的小朋友特别内向,一直不怎么说话,可是当我陪了她一下午准备离开的时候,她突然跑到校长的怀里哭了起来,她虽然不会用言语表达,但是她的眼泪让我很感动,她很舍不得我走,看到那个场面,我的眼眶也湿润了。" 王灏元说,当听到孩子们模糊不清但是很努力地对自己说出 " 谢谢大哥哥 " 的那一刻,是他最感动的时候;当得知有孩子结束康复可以和正常孩子一样上小学的时候,是他最高兴的时刻。
大学期间,王灏元获校 " 最美志愿者 "" 疫情防控优秀志愿者 "" 勤劳向善好青年劳动实践成果奖 " 等称号多次,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王灏元担任道外区大有坊街道社区志愿者,查验居民体温信息 6800 余条。
在大四学年,王灏元把更多的时间留给了对未来发展有用的专业选修课,他的学分也达到了 218 分,超过了学校要求 27 分。
此外,他积极参与学生活动,曾获校 " 优秀毕业生 "" 志愿服务标兵 " 等 30 余项荣誉称号。
几年来,王灏元带领本科生参与志愿服务 60 余次,涉及科普支教、助老助残等 12 个方面内容,活动志愿者达 3000 人次。
"11 年的学生工作经历和较为丰富的社会实践,让我觉得自己比较适合做学生工作。" 王灏元决定留在他深爱的母校,做一名校团委的工作人员。" 做老师对事情的考虑一定要前瞻,要全面,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为我校人才的培养和‘双一流’建设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编辑 曲传依
值班主编 寇青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