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28 日,记者从兰州市发改委了解到,今年上半年,我市人口集聚效应显现,财政收支增长较快,金融运行总体稳定,医药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高速增长,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信用体系不断完善,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全市发展质效稳步提升。
人口集聚效应显现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全市常住人口 435.94 万人,占全省的 17.42%,较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增加 74.46 万人,年平均增长 1.89%。其中,城镇人口 362.25 万人、占 83.1%,乡村人口 73.69 万人、占 16.9%。0-14 岁人口为 61.87 万人,占 14.19%;15-59 岁人口为 301.86 万人,占 69.24%;60 岁及以上人口为 72.21 万人,占 16.56%;其中 65 岁及以上人口为 51.00 万人,占 11.70%。拥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 124.61 万人;拥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 81.60 万人;拥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 11.82 万人;拥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 72.42 万人。
财政收支增长较快
上半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133.27 亿元,增长 17.8%。税收收入 98.46 亿元,增长 22.1%,其中,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契税分别贡献税收的 39.83%、10.77%、11.91% 和 21.71%;非税收入 34.81 亿元,增长 7.0%。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233.71 亿元,增长 18.5%。
金融运行总体稳定
上半年,我市开展 " 融资畅通提速年 "" 百名行长进千企 " 等活动,发放特色产业贷款 329.55 亿元,直接融资 117.43 亿元。发挥保险保障作用,实施 24 个农业保险品种,支付赔款 4495.52 万元。6 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 9740.78 亿元(占全省的 43.4%),增长 0.6%;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 13977.57 亿元(占全省的 59.4%),增长 8.6%。
医药及规上产业高速增长
上半年,我市医药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高速增长。落实《兰州市振兴制造业实施方案(2019-2025 年)》,组建的企业创新联合体入选甘肃省第一批企业创新联合体,7 项新产品进入省级新产品登记备案流程。上半年,全市医药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分别增长 52.1%、84.7%、54.0%。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我市在 2020 年国家营商环境评价中表现良好,营商便利度综合得分 70.59 分,较 2019 年提升 27.65 分。制定《兰州市全面提升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启动兰州市打造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实践样本城市工作,选取 9 项一级指标作为实践样本指标。我市举办营商环境评价专题培训会,与 18 个责任单位签订《兰州市打造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实践样本城市责任书》。截至 6 月底,全市各级市场监管部门累计登记各类市场主体 35.47 万户,新增市场主体 2.28 万户,平均每天新设 151 户;累计发放 " 多证合一 " 营业执照 20.64 万户。
信用体系不断完善
我市制定《关于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的实施方案》,开通运行 " 兰州信易贷 " 平台,着力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目前平台入驻企业 225 家,发布融资需求 109 笔,累计申请贷款 1.7 亿元。入驻银行机构 26 家,累计放款 7403 万元,向国家 " 信易贷 " 平台推荐七批 115 家有融资需求的中小微企业。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
我市坚持 " 两真四有 " 招商理念,开展 " 招商引资突破年 " 活动,制定《兰州市招商引资政策汇编》。在第 27 届兰洽会上,我市签约省市列合同项目 143 个,签约总额 994.23 亿元。其中,签约 10 亿元以上项目 32 个,签约总额 792.34 亿元,占总签约额的 79.69%;" 三个 500 强 " 及行业龙头企业投资项目 34 个,签约总额 441.40 亿元,占总签约额的 44.39%。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万宏
责任编辑丨胡淼山
值班主任丨崔凌云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