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安莹 / 文 施向辉 刘畅 / 摄)目前,南京正在开展第三轮全员核酸检测,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位于南京国际博览中心的 " 火眼 " 实验室已建成并投入使用,这个 " 抗疫利器 " 的日检测量可达 200 万人份。7 月 29 日," 火眼 " 实验室正在陆续接受检测样本。这个实验室到底有哪些黑科技?现代快报记者带你直击运转流程。
现代快报记者在现场看到,20 多个白色 " 帐篷 " 已搭建完毕。它们便是南京 " 火眼 " 实验室的主体,由 12 个负压硬气膜舱、15 个负压软气膜舱组成。其中,7 月 24 日,首批 2 套 6 舱硬气膜实验室开始搭建,6 小时完成搭建。7 月 25 号,另外 15 舱软气膜以及 2 套 6 舱硬气膜实验室,仅耗时 9 小时完成搭建。
据了解,该实验室面积达 8000 平方米,每个气膜舱内部的实验空间也十分宽敞,不同实验室里,有各式各样的仪器,功能不尽相同。在这里,核酸样本会分别进入到每个舱室,进行扫码信息录入和核酸样本的提取,再到最终扩增这个样本,判定样本是阴性还是阳性 …… 每一份样本流动路线有严格的规定。
岗前培训的流程对实验室后续的检测工作能否顺利开展至关重要。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从防护服穿戴、到样本处理、试剂配制、结果处理,实验室都有严格的规范制度。据了解,江苏各地支援的近 600 名专业检测人员在此轮班工作,医务人员已经过多轮培训。实验室将 24 小时不停歇运转,每个气膜实验室约有 3-5 名医务人员,他们将采取轮班制运行模式。
日检测量达 200 万人份," 火眼 " 实验室是如何做到的?华大基因交付中心生产支撑总监陈戊荣介绍,整个场馆检测能力是一天 20 万单管,如果按照 1:10 混检的方式,一天的检测量能够达到 200 万人份。常规的核酸检测中,信息录入——取样分装——核酸提取这三大流程多以人工操作为主。然而,面对大规模样本检测需求,人工操作流程会大大影响检测效率。" 火眼 " 实验室通过自研自动化设备以及信息管理系统相结合,提升大规模检测效率,降低检测人员和样本接触环节及时间,保障更标准化、更稳定的实验过程。
陈戊荣列举了一组数据,南京 " 火眼 " 实验室全自动核酸提取纯化仪有 22 台,能够有效助力病毒核酸提取,单机日检测通量高达 10000 例,加速了实验室的检测流程。此外还有 213 台扩增仪,一台一天的通量也达到了 1000 单管。而 42 台全自动分杯处理系统,一台一天的通量达到了 5000 单管,解决了核酸检测中最耗费人力和感染风险最高的样本分装工作。
" 此次南京‘火眼’实验室是诞生于抗疫过程中的整体解决方案,快速在第一时间‘发现’新冠病毒的目标,相信能够为控制南京疫情尽一份力。" 陈戊荣说。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