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近日,在广州市民政局的指导下,广州市慈善服务中心、广州市慈善组织社会监督委员会联合印发了《广州地区慈善组织透明度评价指标体系》《广州地区慈善组织透明度评价指引》。
据介绍,今年的透明度评价指标体系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慈善组织信息公开办法》《广州市慈善促进条例》《广州市社会组织管理局关于开展规范社会组织法人治理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等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广泛征集广州市社会组织管理局、专家团队、部分慈善组织等多方意见以及梳理总结近年来慈善组织透明度评价工作经验,对原制订的《广州地区慈善组织透明度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全面修订而成。
该指标体系包含 " 基础指标 " 和 " 进阶指标 " 两大模块,两者总分分别为 100 分和 50 分,共计 150 分。其中,基础指标包含 " 基本信息 "、" 治理信息 "、" 业务信息 " 和 " 财务信息 " 四大类一级指标。" 进阶指标 " 因应三类慈善组织的不同特点,评价体系在内容设置上存在差异,但均包含 " 财务信息 "、" 社会互动反馈 " 及 " 其他 " 三大类,而社会团体和社会服务机构包含一项进阶基本信息指标。
广州市慈善服务中心与广州市慈善组织社会监督委员会还同时发布了《广州地区慈善组织透明度评价指引》。指引详细介绍了评价工作的概况与工作流程,慈善组织能够浅显易懂地查看如何参加评价工作以及慈善组织需要做的事项,为慈善组织的参评提供了详尽的操作指引与便利。
强化科技支撑,突出与公众的互动和沟通反馈
评价体系的制定分别从与慈善组织透明度有关的制度、内容、互动、利益相关方反馈,特别是社会大众的反馈,这四个方面来设计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重视互动,突出与公众的互动和沟通反馈。慈善行业要关注捐赠人的体验,这里的捐赠人既包括已发生捐赠行为的捐赠人,也包括潜在的捐赠人。因此,透明度评价指标体系着重关注捐赠人、信托委托人、其他社会公众、受助对象、政府部门等相关方在慈善信息透明度的获得感,设置了社会互动反馈模块。希望以此加强捐赠活动、慈善项目实施和财务信息等方面的公开透明;鼓励慈善组织面向捐赠人和社会公众等方面多进行互动反馈,探索如何让慈善信息更加及时有效地公开。
同时,透明度评价工作通过自主研发信息公开评估抓取软件和小程序,强化科技支撑,形成自有核心竞争力。通过运用大数据挖掘、人工核查、文本分析等信息化的手段,在慈善中国、广州信息公示平台、官网等网站对已备案登记的慈善组织信息公开情况进行信息抓取、梳理、反馈、统计、分析,通过自动计算形成初步分数,省去了慈善组织提交材料人工审核的不便,极大地提高了评价的效率与便捷性。
强化激励,加强落实透明度结果的运用
今年的透明度评价工作新增了对于评价结果的运用,激励慈善组织主动进行信息公开,促进慈善组织创先争优,发挥榜样引领与先进带动作用。一是要加强对 A 级慈善组织的宣传,广泛运用主流媒体和自媒体的力量进行宣传推广,宣扬先进的经验与好的做法,在发布会上对 A 级慈善组织颁发证书,并邀请部分组织作经验分享。二是优先为 A 级慈善组织链接项目资源,如推荐参加广州市福彩公益慈善项目大赛、微创投等项目,加强各组织间的合作。三是为 A 级慈善组织优先链接培训资源,提供培训名额,拓宽培训渠道,为慈善专业人才提供更优质的培训平台。四是对获得 C 级的慈善组织重点开展监督检查,为慈善组织做一次全面的 " 健康体检 ",给出量身定做的发展建议。五是与社会组织等级评估进行有机结合,获得 A 级的慈善组织能在社会组织等级评估部分指标中获得相对应的分数,鼓励慈善组织阳光行善。
采写:新快报记者麦婉诗 通讯员廖培金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