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暑假期间,天津商业大学国际教育合作学院暑期实践团队——陇豫乡村实践行 " ‘榆’你同行 " 一行五人走进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感知西部乡村变迁,深入了解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以及普通话在西部农村推广与普及情况。
2021 年 7 月 18 日,陇豫乡村实践行 · " 榆 " 你同行实践分队走进兰州市榆中县和平镇高营村,探访高营村乡风民情、目睹该村振兴蜕变。
高营村是个典型的二阴山区村。因为没有主导和特色产业的发展 , 2019 年以前,贫困一直笼罩着这个昔日的小山村。如今,这里生态游方兴未艾 , 有机农业发展风生水起,乡村振兴建设如火如荼 …… 是什么原因使这个西部小山村一下子 " 活 " 了起来?这得益于有了 " 沁园春梦幻田园 " 项目的示范引领。
沁园春集团采用村民多元参与、多方受益的模式,促进高营村村民创收增收、推动精准扶贫、振兴乡村经济。
而高营村如今有了如此的成就和光明的发展前景,也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引领与支持,高营村和沁园春项目的成功融合已经充分体现了在经济发展基础上的文化振兴,为全体村民谋福利,干实事。
团队在观察学习了高营村振兴经验后,于 2021 年 7 月 19 日早上 7 时整装齐发,经过三个小时的车程后,抵达兰州市榆中县定远镇水岔沟村。
活动开始前,村委就通过村务公告栏、水岔沟村农村基层微平台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广泛宣传实践队开展 " 三下乡 " 活动预告,扩大辐射范围,提高影响力,为实践队队员顺利开展三下乡活动做好奠基。
西北正午烈日灼灼,团队成员也毫不懈怠。全体成员与支部书记一同实地走访由天津宁河区帮扶建设的扶贫车间(甘肃红美人农林有限公司),并参与协助农产品加工与电子化统计汇算。协助开展 " 一村一品,一镇一业 " 项目有关工作,用好当地红色资源,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美丽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天津商业大学国际教育合作学院的学生王婕力说:" 我们和一群可爱的人在充满爱的乡镇中做了许多可爱的事情,遇见的每个人都给予了我们极大的爱与包容,农村的生活与乡亲们的热情真的很容易让人着迷,也让我对这个世界的理解更深了一层,有限的生命中要跟喜欢的人们做更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经此年后以另一种方式回首也定能开怀一笑。"
为紧扣 " 爱心与振兴同行 " 的探访初衷,融入当地乡风氛围,感受文明新气象,该实践团队队员们重点走访入户实践调查。该团队走访了孙玉明老人,孙玉明已是 77 岁高龄,儿子、孙子与外甥等均在外地工作求学,常年独自居住,奶奶对于实践队员的来访非常欣喜,她对实践队员们描述着自家与村里的点滴变化。
通过与老人谈心,了解老人内心的想法、倾听她们讲述自己的故事等。奶奶内心添加了些许慰藉,脸庞上也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离开了水岔沟村,实践团队队员们来到了最后一站许家咀村。许家咀村距离漳县县城 15 公里,全村耕地面积 2703.32 亩,主要农作物为小麦、蚕豆、当归、党参等。全村辖 4 个自然社 123 户 600 人,2018 年全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 63 户 287 人,截至 2020 年底,全村已实现全面脱贫。
学生吴咏晞说到:" 跨越 1500 公里,从天津到兰州,我们用了七天的时间走访了三个乡村,实地考研了当地脱贫攻坚成果,目睹了榆中县三个村在乡村振兴战略道路上的阔步前进。"
最后,在离开时实践团队队员梁睿辰感慨到:榆你同行的这一路已经结束,但仿佛每一幕都仍在眼前。谢谢一路来遇到的所有人,谢谢我们所有队员,也同样谢谢自己。步履不停,脚步不止!
七天的时间太短,不足以为村民带来更多的帮助,也不足以走访更多的乡村。但七天的时间,让他们知道了 " 脱贫攻坚 " 四个字所代表的分量;让他们知道了有一群可爱的人为了能让大山里的乡亲们能通电通路、吃饱穿暖所付出了多大的努力;让他们知道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乡村风貌的改变带来了多大的影响。
" 榆 " 你同行
" 榆 " 我们同行!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孙悦 文 / 图
编辑 | 张亚君
责任编辑 | 胡淼山
值班主任 | 崔凌云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