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为激发和调动科技人员、科普工作者以及社会各界科技爱好者参与科普工作的热情,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7 月 30 日,2021 年广州地区 " 讲科学、秀科普 " 大赛在广东科学中心成功举办,139 位选手同台比拼科学讲解本领。
10 名选手获 " 广州市十佳科普使者 " 称号
经过 2 天激烈角逐,天河代表队的盛倩茹、番禺代表队的郝湘、省科学院代表队的庞煜铭等 10 名选手脱颖而出,赢得 2021 年广州地区 " 讲科学、秀科普 " 大赛一等奖,并获得 " 广州市十佳科普使者 " 称号,另有 20 名选手获得二等奖及 " 广州市优秀科学使者 " 称号,30 名选手获得三等奖。
根据赛制安排,选手们首先在 7 月 29 日的半决赛中分 3 组进行自主命题讲解和随机命题讲解,每组表现突出、排名靠前的 10 名选手突围,走上总决赛舞台。在 7 月 30 日的总决赛中,选手们再次挑战自主命题讲解,并接受科技常识测试及评委问答考验。
在现场,选手们带来包罗万象的科学知识,既有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的干细胞、冠心病和口腔根管治疗等医学内容,又有将视野引向浩瀚宇宙的航天航空、气象卫星和天眼 FAST 等前沿科技,更有关注生态环境保护的新能源、碳中和等热点问题。
为了把科学知识讲得生动有趣,选手们或用幽默的语言,或用实验道具,或有精美 PPT 和多媒体视频动画辅助,将晦涩难懂的科学原理通过视觉化、听觉化和艺术化形式层层剖开。
23 个代表队的 139 名选手参赛
" 参赛的选手来自各行各业,内容非常丰实,特别是聚焦当下市民关心的焦点问题,来进行科技方面的普及。" 作为评委,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副院长许学猛表示,通俗易懂是其中一大特点。
据主办单位介绍,广州地区 " 讲科学、秀科普 " 大赛从 2012 年首次举办至今,已连续举办九届,今年是第十届。本届大赛呈现三大特点。
一是参赛规模创历年新高。广州 23 个代表队的 139 名选手参赛,交通运输系统、体育系统和地方志等单位首次组队参赛。
二是参赛选手层次丰富。既有科研院所、医疗部门、科普基地的专业人士,又有在校老师学生和社会科普爱好者,参赛选手中研究生以上学历占比 34%,10 多位博士研究生踊跃参赛。
三是科普内容贴近焦点热点。围绕中国科技百年发展史,选手们围绕 " 天问一号 "" 人造太阳 "" 港珠澳大桥 " 等科技前沿成果作主题科普讲解。
据了解,2021 年广州地区 " 讲科学、秀科普 " 大赛由广州市科学技术局主办,广东科学中心和广州科普联盟承办。大赛主题为 " 百年回望:中国共产党领导科技发展 "。
采写:新快报记者陈慕媛
摄影:新快报记者李小萌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