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上军装,他们保家卫国;脱下军装,他们永葆军人品格,脚踏实地、默默奉献,积极到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在八一建军节来临之际,让我们聚焦龙岗区龙城街道愉园社区在册的这些退役军人,听他们回忆最动人心魄的历史、讲述最热血沸腾的人生经历、表达最难以忘怀的军人情怀 ……
罗国森:" 我一辈子最引以为傲的事情,就是成为了一名军人。"
罗国森,1928 年出生,1951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已有 60 年党龄。因生活贫苦,罗国森 14 岁左右就出来谋生,在一次偶然的机遇下报名参加了韩江纵队属下的游击队,从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 当时的片段还记忆犹新,我们都是立了遗嘱,抱着视死如归的万丈豪情奔赴朝鲜战场的。"1951 年 12 月,罗国森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当时,争夺水源、抢夺高地是罗国森所在排的作战任务,后来他们又奉命到二七高地,战士们冒着敌人的机枪炮弹顽强作战,最终抢占了制高地。在敌人枪炮的轰炸下,罗国森所在排牺牲了 20 多名战友,只有和他和副排长幸运地活了下来。
1958 年,国家需要大批军人转业参加西藏建设,罗国森被分到西藏自治区汽车运输修理班,直到 1973 年才调回广东。
张汉周:" 这是我作为一名党员和军人的责任担当。"
张汉周,1970 年出生,1993 年在部队服役期间执行某次紧急任务时,因表现突出,曾荣立过二等功、三等功。" 感谢部队对我的培养,作为一名退役军人,能为社会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是我的心愿和追求。"
疫情防控期间,张汉周主动请缨,率先带领所在党总支一组小队先后进驻多个社区,凭着在部队练就的过硬军事素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社区核酸采样现场,指挥拉警戒线、搭帐篷及统筹协调等各方面的工作。当大雨导致雨棚坍塌,他毫不犹豫地冲上前排除险情,尽管雨水倒灌自己一身,仍继续坚守在现场。在防控工作任务最繁重的时候,虽身体不适也没有退缩,而是以 " 轻伤不下火线 " 的斗志选择坚守一线,工作至深夜收队时,张汉周选择回到公司或社区附近宾馆休息,便于第二天及时到岗。
深圳晚报记者 程文丽 通讯员 袁娅敏 黄璐 翁嘉琳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