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ZAKER南京 2021-07-31
“我们也是祖国的热血青年!”19名在宁港澳台学生主动请缨战疫一线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现代快报讯(记者 徐红艳)" 爱和使命感,驱使我们走更远!南京加油!"" 南京加油!刻在记忆里的这个夏天!"7 月 29 日,对于 19 名在宁的南京中医药大学港澳台学生来说,注定难忘。疫情当前,他们选择了与白衣天使、志愿者们并肩战斗。虽大都是 00 后,但镌刻在内心深处的家国情怀,却不允许他们置身事外。一次次报名请缨,都在展现着新时代青年人的责任与担当。他们用专业素养和爱国情怀,与我们一起守护着南京。

△ 在南京大学核酸检测采样点的港澳台同学(部分)

不到 1 小时,19 名港澳台学生 " 组团 " 报名

自疫情发生以来,南京中医药大学反应迅速,广大师生志愿者冲上一线合力抗疫,这其中,不乏港澳台青年的身影。

冯志伟是南京中医药大学港澳台教育中心的学生,专业为中医学。暑假期间,他和同学们正在南京的医院见习。疫情发生后,他和同学们一直在关注最新的疫情动态。" 在第二轮志愿者招募时,我就非常想参加,但是没能抢到名额。" 听说有第三次核酸检测采样,他和很多港澳台在宁的同学们坐不住了。他主动向老师们表达了也想要参加的想法。老师们很支持,很快在港澳台学生的沟通群里发了招募志愿者信息。

△ 冯志伟在南京大学体育馆参与采样工作

冯志伟是第一个主动报名参加的。紧接着,越来越多的同学加入了进来。不到 1 个小时,先后就有 19 名港澳台学生主动请缨。

当晚,同学们连夜参与了核检基本操作培训。" 由于第二天的采样点以及时间没有定,很多同学等到了凌晨 1 点确定后才入睡。" 冯志伟说,大家既紧张又兴奋,紧张的是这是一次专业实战,兴奋的是可以为战疫贡献一份力量。

采样工作重复性强,他们独创 " 安抚 " 方法

7 月 29 日凌晨 4 点多,天还没亮,冯志伟和同学们便动身了,6 点半,他们陆续到达核酸检测岗位。由于防疫资源紧张,在正式上岗前,同学们减少喝水、吃东西。" 早上大家都只抿了一口水,就是润润嗓子,尽可能不耽误时间,提高采样效率。"

" 抬头,张嘴,喊‘啊’,坚持一下 ……" 采样工作是重复性的,但对于冯志伟和同学们来说,每一位采样对象都要用百分百地认真对待。

张开嘴巴后,很多人由于抬头的姿势不对,采样人员只能看到一个 " 黑洞 ",看不到采集区域。对于采样人员来说,需要反复调整被采样者的姿势," 伸下舌头,把吞咽的肌肉收缩一下,面部也放松,嘴巴张大后放松 ……" 冯志伟笑着说,这个时候,感觉自己像个健身教练,帮忙去控制他们的舌头和面目肌肉。

有些人甚至很敏感,会有作呕感。冯志伟说,自己还有一个秘诀:在被采样者张嘴的同时,观察他们的面部表情,一旦发现不舒服,就会温柔告知," 这次的采集量不够,稍微忍耐下哦。" 一番 " 操作 " 下来,大家也很理解,离开时,也会很开心地与志愿者们说 " 谢谢 "。

△ 梁嘉淇(左一)

梁嘉淇也是南京中医药大学港澳台教育中心的学生,她参加了第二次和第三次全员检测。" 第一次听别的学院学姐说,有核酸采样志愿者招募,我立即就参加了。" 来南京学习生活快 5 年了,她觉得作为一名新南京人,自己不能置身事外。她觉得自己不能置身事外。29 日一天下来,她雪白的防护服里面已满是汗水,手套脱下来,双手都是皱的。她回忆说,现场来做核酸检测的上有 80 岁老人,下有 3 岁小孩。人虽多,但大家都非常有秩序地扫码登记进场,进入检测室检测,再有序离场。

一天下来,冯志伟、梁嘉淇和同学们完成了 7000 多例核酸采样任务。作为医学院学生,他们也在实践中重新认识了 " 医生 " 这个职业。

祖国在背后默默守护我们," 这次换我们来!"

" 作为在南京生活了三年的医学生,能为国家、为人民、为我们‘第二故乡’南京出力,很荣幸,也很有归属感!" 冯志伟还记得,去年香港疫情严重时,核酸检测人力及资源缺乏,祖国立即派支援队帮助,香港群众铭记于心," 我们习惯了祖国在背后默默守护我们,这次换我们来。"" 这次,也终于圆了我们这些‘热血青年’为国效力的梦想了!"

△ 王敏在南京大学体育馆参与采样工作

来自澳门的中医学专业的王敏说,对于能够参与一线志愿服务,她感到很骄傲与荣幸。" 回想 2020 年年初,疫情席卷全球,大家被困家中,无法外出。我在新闻里看到很多医护人员为了人民的健康和安全,从四面八方赶到疫情重灾区,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 王敏说,现在南京出现疫情,作为中国人、作为医学生,更要在紧要关头为抗疫贡献微薄力量。

" 南京加油!刻在记忆里的这个夏天,是我们一起在阳光下流的汗水。有一种温暖,叫一呼百应,当大家众志成城为抗击疫情不辞劳苦地坚守岗位,我深切领会到‘心之所向,无远弗届’的道理。" 来自香港的陈曼莹说。

" 我喜欢南京这座包容的城市,希望她早日好起来。" 梁嘉淇说。

(图片来源:南京中医药大学团委)

相关标签

志愿者 南京 核酸检测 南京中医药大学 南京大学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