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理发的人们(资料图)
○《关于屯溪市理发业情况初步调查和作法的汇报》(部分)
○《合肥市理发业调查材料》(部分)
○《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理发、洗澡收费标准的报告》(部分)
铁制的理发椅、铁皮吹风机、垂在理发椅背后的鐾刀布、老式理发工具、斑驳的大镜子 …… 说到理发,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国营理发店的理发师傅剃头、刮脸的手艺精湛,仍为老一辈人所津津乐道。那么当时国营理发店的经营究竟是怎样一番境况?让我们从安徽省档案馆的馆藏档案里寻找答案。
理发网点主要分布在城市
说到理发,其实在古代我国并没有 " 理发 " 一词,因为人们认为 " 头发 " 受之于父母,不能随便剃除。所以当时男女都留长发,只是盘发的方式不同。到了汉代,就有了以理发为职业的工匠。辛亥革命前后,很多先进的知识分子率先剪掉辫子,留短发,人们纷纷响应,推动了理发业的发展。" 五四 " 运动时期,城市中一些青年女学生也开始剪短发,理发纷纷成为一种流行。在此情况下,安徽的一些地区也涌现出一些小有名气的理发店。
据《安徽省商业志》记载,安庆市在 1927~1937 年间,理发人由 40 多户发展到 65 户,其中甲级店 5 户,乙级店 20 户,丙级店 40 户,较大的理发店拥有座椅 18 张,理发店员 20 人。抗战时期,蚌埠地区的理发店有 10 多家,不少理发店内都设有 10 多个座椅;而当时屯溪的四乡一镇共有理发店 50 户左右,其中较大的有 7 户。抗战胜利后,城市理发业继续发展,芜湖二街的不少大型理发店相继开业,到了新中国成立前夕,芜湖市有理发店 49 户,安庆市有 66 户,蚌埠市有 29 户,合肥市有 19 户。此外还有为数众多的 " 一担挑 " 和小型夫妻理发店,不过那时理发的技术水平并不高,日常的理发服务就是洗和剪,而且发型也非常单一。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后,1956 年仅据合肥、蚌埠、芜湖、安庆、马鞍山、铜陵、屯溪等 7 市统计,共有理发店 971 个,职工 1558 人。
省档案馆馆藏的 1961 年《合肥市理发业调查材料》档案中就记载了合肥市的理发网点和从业人数," 合肥市现有理发业网点共 87 个,464 个座位,934 人 …… 另外,全市机关、学校、工厂自设的理发室共 317 个,347 人,两者合计全市现有理发人员为 1281 人。" 而这些理发网点大部分集中在城市,乡村理发主要是走村入户的剃头师傅。
一个理发师每月理发 300 余人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人们对发型越来越重视。男士的发型相对比较简单,女士的发型也比较简单,以 " 刘胡兰头 " 和麻花辫为主。虽然男士的发型相对简单,但是剃头师的功夫一点儿都不能马虎,从顾客落座到理发完毕,前后要经过 推、剪、洗、刮、吹等十几道工序才能完成,所以理一次发多则需要 1 小时,少则需要 30 分钟,并且理发讲究整齐美观。而女孩子们喜爱的 " 刘胡兰头 ",头发刚好盖住双耳,看上去坚强有力、干劲十足,要剪出这样潮流的发型,理发师们自然得花费一些时间,所以在当时理发师并不是一个轻松的工作。
在省档案馆馆藏的 1961 年《关于屯溪市理发业情况初步调查和作法的汇报》的档案中有这样的记载。" 按全市 40000 人口计算,平均每人每月要理发 1000 左右,而 57 年有理发员 97 人,那时全市只 30000 人口,平均每人每月理发 300 余人。" 并且 " 由于人少,工作量大,每天从早到晚须工作 14 小时才能下班 ……" 此外,在《合肥市理发业调查材料》档案中提到," 新工厂区网点更少,如工厂较多的和平分社,3.3 万多人只有一个理发店,因此有的职工尤其是女职工烫发一般都到城里,由于网点集中过多,群众理一次发,一般需等半小时,最多的达二小时,假节日等时还长 ……"
从这两份档案的记录,我们可以看出一方面是人们对理发的需求大,另一方面是市面上理发店、理发师人员数量相对较少。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上世纪 50 年代末,芜湖市开设了安徽省第一家 " 红玫瑰 " 妇女理发店,接着合肥市也在逍遥津附近开设了一家 " 三八 " 理发店。值得一提的是,安徽理发业从这时期开始招收了一批女学员,从此,女性渐渐走入了理发这一行业。
由于人手不足,人们的需求大,理发业的经营也面临一些困难。1962 年安徽省饮食服务公司成立后,便在各地加强了行业的领导与管理,调整了理发网点,充实了理发人员,并制订了《理发业服务守则》,许多理发店的经营状况才得以改善,理发业稳步发展。
上世纪 80 年代,在合肥理发需要多少钱
让我们把时光拉回到上世纪 80 年代,在当时剪一次头发需要多少钱呢?以合肥为例,在 1984 年 7 月 31 日《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理发、洗澡收费标准的报告》档案中提到调整理发的收费标准。在这份档案中,有一份收费表,从价格表可见,当时理发项目有最基本的洗、剪、吹,也有更高需求的染发,并且当时还将男性、女性和儿童的服务项目进行了区分。其中男士分为甲级、乙级和丙级,包含的项目有理发全套、理洗吹、理发洗修、洗修吹、剪剃光、洗修、洗吹、修面和吹风。女性也分为甲级、乙级和丙级,包含的项目有洗剪全套、洗剪吹、洗吹、洗剪、长辫洗吹、短辫洗吹、染长发、染短发、洗头、剪发、吹风、修面、擦油、推后部。一米三以下儿童的项目包括洗剪全套、洗剪、剪吹、洗头吹风、单剪、单吹、单洗头等。
其实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安徽省城市理发业的收费标准是在上世纪 50 年代初的物物比价基础上自然形成的,各地标准不一,有按等级定价的,也有不按等级定价的。直到 1983 年,30 多年期间没有什么大的变化。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理发业的设备不断有所改善,所需费用相应增加,而收费标准长期不变,给企业经营带来了困难。为此,在上世纪 80 年代,理发业的收费标准进行了调整。该档案中提到," 近年来由于燃料、物料价格提高和职工工资、退休人员增加等因素,造成企业成本上升。企业目前主要靠延长营业时间来维持正常经营,条件长期得不到改善。" 当时合肥市普遍提高了男女的理发费用。比如,男式甲级的理发全套由 0.45 元提高到 0.50 元,洗吹由 0.20 元提高到 0.25 元;女式的染长发由 1.50 元提高到 1.60 元,长辫洗吹由 0.40 元提高到 0.50 元。
发型不仅是人们的头发样式,也是潮流的象征。过去从走村入户的剃头师傅、街头巷尾的理发店,再到城市中装修华丽、设备先进的美发店;从千篇一律的剪发再到如今的各种发型,理发行业的发展,反映出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折射出时代的变迁。虽然流行的发型一直在变,但是人们对美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终未曾改变。
梁庆云 马晶晶 合肥晚报 ZAKER 合肥记者 何芳芳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