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 " 令人敬佩的‘战士’,为你们点赞!"8 月 2 日,南京外国语学校河西初级中学第一附属小学教师的微信群里,同事们 " 排队 " 为坚持在封闭小区做志愿者的 3 名 95 后男教师点赞。赵玉龙、陈志伦、李珏是南京建邺区这所小学的年轻教师,从 7 月 26 日开始,他们就驻守在封闭小区,送菜、收垃圾、帮着送快递,当了 8 天 " 快递小哥 ",他们的双手被汗水泡白,也收获了居民们的一声声感谢。
△同事们 " 排队 " 点赞
" 战斗 "8 天,送菜、收垃圾、送快递
看到封闭管理小区需要志愿者,赵玉龙和两名同为 95 后的年轻同事毫不犹豫报了名。从 7 月 22 日开始,他已经在两个核酸采样点做过志愿者,来到建邺区南苑街道的封闭小区,是第 3 站,在这个点,他们已经坚守了 8 天。
△赵玉龙
陈志伦和李珏是上午班,赵玉龙是下午班。他们的志愿服务这样安排:清晨 5 点,家住江宁的科学学科教师李珏就开车出门了,他要赶在 7 点前到达封闭小区门口取菜,并在 8 点前送到各居民家的门口。一身 " 大白 " 防护服,左右手还要各拎一大袋菜,爬上没有电梯的 6 楼,全身的汗在防护服里滴个不停。
△陈志伦
△李珏
陈志伦和李珏是一样的工作任务,送菜的同时,他们还要把居民当天的垃圾送到指定地点。接过垃圾之后,首先就在居民家门口规范消毒,然后才送到指定地点,再由专人进行处理。
△李珏
陈志伦是连云港人,在学校教体育。今年春节响应号召留在南京,本想结束暑假的足球训练后,就回家看看家人。但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计划,现在他住进了教师公寓,专注于自己的志愿者工作。
△陈志伦
3 名教师中,赵玉龙的教龄最长,他是一名体育教师,和陈志伦同为连云港人。最近,他把 " 家 " 搬到了志愿者集中居住点。赵玉龙上的是下午班。这个班次从中午 12 点到晚上 11 点,根据情况再分两个时段。8 月 2 日,赵玉龙要工作到晚上 11 点,帮居民送快递,送药,或是送上在超市买的生活用品 …… 不当 " 快递小哥 " 时,赵玉龙会守在小区出口。" 居民们还是很配合的。" 赵玉龙说,大家也非常关心志愿者,会送来爱心水果,还在凉棚里装了空调,让大家可以进棚歇一歇。
△赵玉龙
居民们的理解和配合,一声声的感谢,更让他们觉得心里暖暖的。除了这些常规工作,小区居民还要进行多次核酸采样,这时,赵玉龙和同事会当起医务工作者们的助手,帮着扫身份证、登记,做好解释工作。
" 绿码 " 教师全上,他们的志愿者工作井井有条
8 月 2 日,南外河西一附小校长祝瑞松,专门为 3 名优秀的年轻教师发了一条朋友圈,称他们是 " 星小伙 ",也晒出了同事们为他们点赞的微信截图。祝瑞松说,学校在宁的 " 绿码 " 教师现在全都是志愿者,在抗疫的不同岗位上一直坚持工作。
△校长祝瑞松和女儿同当志愿者
章煜老师在建邺区社会面管控组连续工作 10 天,常常忙到凌晨。她的儿子很小,还没上幼儿园,而她到志愿服务岗位就要花两小时,根本顾不了家。庄须刚、姜甫、张莺、孙梦瑶几名教师在大巴采样点工作,工作环境炎热,但他们一直坚持。在管理上,老师们开动脑筋,让服务更加高效。学校教师志愿者先后服务建邺区 7 个采样点。他们确保白班、晚班共有 20 名志愿者参与服务,还和其他学校成立了临时联合党支部,以便更好地统筹服务。
老师们的付出也影响着自己的家人和学生。校长祝瑞松的女儿读大三,和父亲一起在双闸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当志愿者,可谓 " 上阵父女兵 "。一些教师家里有两个孩子,为了让妈妈安心志愿服务,上中学的老大在家帮着一起照顾老二。 副校长黄卉负责带领团队进行各种排查,学生们通过老师组织的线上心理辅导,了解居家防疫知识和战疫的感人故事,配合老师上报健康状况。有在宁的班主任去当志愿者,班级学生的日常线上沟通,身在外地的同教育小组的老师就配合顶上。
现代快报 +/ZAKER 南京记者 黄艳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