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21-08-02
深晚报道 | 走近光明区“红色”文化 光明图书馆组织读者寻访楼村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7 月 30 日上午,光明区以 " 革命先驱 " 为主题,区图书馆邀请媒体记者,摄影协会、作家协会工作人员,摄影爱好者、人文历史爱好者等组团寻访、探索深圳地区最早的党小组诞生地,从 600 多年前的明正统年间开始繁衍生息至今的广府村落 -- 楼村,共同见证、品味光明本土 " 红色 " 文化。本次活动由光明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光明区公共文化艺术和体育中心承办。

▲寻访团参观麻石巷

据悉,明正统年间,水贝村居民陈氏九世祖应祖和铭祖见在村子的西北方,屏障山东南、大陂河上游以北处有一片空地,平坦而开阔,风水甚好,即迁至此立村定居,喻漏掉建设之意,命名 " 漏 " 村,后将 " 漏 " 字改为 " 楼 " 字,称楼村,楼村的历史故事就此展开。

寻访深圳地区最早的党小组所在地——琬璧公家塾

1924 年,一批早期革命家在楼村点燃了革命星火,迅速燃遍了宝安大地。共产党员开始在宝安县开展农民运动,积极发展党组织,由此锻造出宝安县第一批党员,其中有陈义妹、陈昌盛。出生于 1887 年的陈义妹是深圳地区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是楼村党小组的创始人、组长。1925 年,陈义妹、陈昌盛等人在楼村琬璧公家塾成立了楼村党小组,这是深圳地区最早的党小组。同年 3 月 22 日,楼村乡农民协会成立,这是深圳地区最早的乡农民协会。革命先烈就在楼村,用他们的青春和热血做出了英雄业绩。2021 年,琬璧公家塾被评为深圳市党史教育基地,并入选《广东省文物名录》。

▲寻访团参观陈氏廷美祖祠堂

寻访活动中,不少家长带着孩子来学习 " 红色 " 文化,参观陈氏琬璧公家塾 " 星火光明 " 党史教育主题展时,工作人员为寻访团成员细致讲解 " 红色 " 故事,带领大家浏览了大量文献实物。期间,孩子、成人认真用相机、手机记录 " 红色 " 历史,年幼的成员则手擒小红旗,欢快地合影留念,展览现场气氛活跃。

寻味传承百年的光明楼村美食——碌堆窝

" 油麻煮碌堆,越煮越开心,四面银料碌埋来,碌来碌去真好彩,好时好运大发财。" 在楼村,关于碌堆窝的歌谣传唱至今,这种特色小食的制作技艺在楼村本地传承已超过百年。本次活动,寻访团还现场制作、品味了楼村美食碌堆窝。

作为一个有着几百年历史的广府村落,楼村至今保留着不少广府传统习俗,制作碌堆窝就是其中一种。逢年过节,楼村人家家户户升火炸碌堆以庆贺,同时也会制作碌堆窝用于红白喜事等民俗活动。可见,碌堆窝在楼村饮食文化中 " 戏份 " 相当重。

▲炸制碌堆窝

糯米粉制成的白面皮,裹入磨成细细粉末的花生或红豆绿豆,慢慢成团,形成碌堆窝雏形,再放进热油炸至外皮金黄。油炸的香气伴随着清甜的馅料,在场孩子、大人吃上一口,连连称赞回味无穷!

活动结束,不少读者反馈此次活动让自己和孩子都进一步了解了光明本土 " 红色 " 文化,参与活动加深了自己的爱国情怀。

▲寻访团成员浏览宣传海报了解活动内容

接下来,光明区图书馆将继续开展红色主题特色寻访活动,组织寻访团到革命历史文物点、古建筑、古村落等地寻找、记录 " 红色 " 记忆,深挖光明区 " 红色 " 文化。

深圳晚报记者 刘云惠里 通讯员 麦菱珊

相关标签

文献 深圳 创始人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