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主楼、问津楼、大礼堂、学生宿舍
……
提起安徽大学龙河校区的这些老建筑,
肯定能勾起不少人温馨的回忆。
的确,
这些建于上世纪 50 年代的老建筑,
是一代代学子留下珍贵记忆的精神家园,
是他们青葱岁月和成长历程的见证。
在安徽大学龙河校区的老建筑中,让人记忆最深的应该就是教学主楼了。据档案记载,这座教学主楼早在 1956 年就开始规划建设,1958 年建成,历时两年。和当时建造的大部分大楼一样,它也是一座苏式建筑,还是当时的省重点工程。它虽是苏式建筑,却是由当时安徽设计院彭守仁自主设计的。
建筑面积 18411.7 平方米的教学主楼,呈现典型的苏式建筑风格:不仅构图强调中心对称,平面规矩,而且内部高空间,立面造型也是渐次升高。主楼高耸,回廊宽缓伸展;有檐部、墙身、勒脚等 " 三段式 " 结构。大楼坐南朝北,分三个部分,中部七层,两翼四层。
○苏式风格的安徽大学教学主楼(图片来源:安徽大学档案馆)
一些老教师曾回忆说,当时的安大教学主楼是合肥标志性建筑,站在楼顶能看到整个合肥。同时,它也是华东地区最大的教学楼,教室间数最多、面积最大、功能也最全。不仅有面积大小不一的教室,还有实验室、阶梯教室等。在老安大一代代学子心中,教学主楼绝对是最深刻的回忆,因为大多数课都在这里上的。几乎所有学子初进这个楼时,都有 " 误入迷宫 " 的感觉,越往里,以为走到头了,却又有一扇门将你引向一间大教室 ……
除了教学主楼,安徽大学的老图书馆(即现在的问津楼)也是按照苏式建筑结构建造的。
○掩映在树荫下的问津楼(图片来源:安徽大学档案馆)
据档案记载,问津楼建于 1958 年,曾经是学校图书馆,是安徽省内现存不多的上世纪 50 年代的公共文教类建筑。建筑为框架结构,南楼、北楼为 3 层,西楼为 4 层,中间书库为 6 层,总面积约 10305㎡。2002 年 8 月,23384㎡的逸夫图书馆建成,问津楼作为图书馆的功能才逐渐被替代。而如今,逸夫图书馆也成了一座老建筑。
从问津楼到逸夫图书馆,馆藏资源十分丰富,收藏有珍贵的《四库全书》《四库全书续编》《太平御览》《中华大藏经》《新修大正大藏经》等大型古籍丛书、类书等。
○安徽大学逸夫图书馆(图片来源:安徽大学档案馆)
与教学主楼一样,安徽大学龙河校区的大礼堂也承载了众多老安大人的回忆。当年学校没有正规食堂,大礼堂承担了多项功能——既是食堂,又是大礼堂,周末时又 " 变身 " 舞厅。据一些老安大人回忆,当年的大礼堂内是没有固定座椅的,每逢看电影总需要自带小板凳,男生若想找女生说话,最充分的 " 理由 " 就是借凳子。
对于情窦初开的年轻大学生们来说,生活中当然也有爱情。安大的 " 鹅池 " 就承载了这一回忆。但可能很多人不知道," 鹅池 " 其实还有一个名字 " 垂泪湖 "。
为什么叫这样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呢?原来,当年的大学生在校期间是不允许谈恋爱的,大学生守则中就有相关规定,违反了就会受到相应地惩罚。据说,当年有男女学生因为上学时谈恋爱,毕业时便被 " 惩罚 " 分配到一南一北。他们心中难受,只好来到湖边流泪话别,因此就有了这样一个名字。
○ 1973 年 9 月,安徽大学校庆活动(图片来源:安徽大学档案馆)
大学生活中,除了教室,待的最多的地方应该就是宿舍了。因此,宿舍也成为老安大人记忆深刻的地方,平日里的嬉闹,熄灯后的卧谈;男生、女生宿舍里永恒的话题当然是彼此。
当年的学生宿舍中,201-204、301-303 共 7 栋楼都住着男生,其中 301-303 男生宿舍则被戏称为安大的 " 西伯利亚 "。207-208 则是女生宿舍楼,因为宿舍楼是红色墙体,大家便戏称女生宿舍楼为 " 小红楼 "……
○安徽大学老学生宿舍(图片来源:安徽大学档案馆)
教学主楼、问津楼、大礼堂、学生宿舍 …… 人们常说老建筑是 " 凝固的音乐 "" 石头写的史书 "" 木头写的诗歌 ",而具有深厚的历史人文气息的高校老建筑已成为校园的一道独特风景线。从 1958 年开始,多少 " 天之骄子 " 怀揣梦想从四面八方走进这片理想的校园,开始了一段崭新的人生之旅,毕业后又奔向全国各地。
那些镌刻在老建筑中的历史时光,是印迹、是回忆,更是经历 ……
合肥晚报 ZAKER 合肥记者 程堂义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