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是一个少子化问题特别突出的国家。自 1975 年以后,日本社会的生育率持续下降,直到跌破国际警戒线,至今都徘徊于很低的水平。过低的生育率,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使日本深受困扰。
日本的少子化问题是如何开始的,又是如何加剧的?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结婚生子这么难?日本著名社会学家山田昌弘研究了战后日本社会的变迁,在《少子社会》一书中,深刻剖析了生育率下降背后的日本社会,重点展现了经济发展和文化变迁如何影响了日本年轻人的婚恋观和生育率。
少子化通常是指新生儿数量持续减少。然而,少子化不只是人口问题,更是深刻的社会问题。
20 世纪末,日本社会意识到少子化问题的存在,当时的主流观点是,育龄女性进入职场以及无法平衡工作与育儿是出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因为上世纪 80 年代女性就业率和未婚率都在上升。然而山田昌弘对这个观点产生了怀疑,并就少子化问题展开了多年研究。在《少子社会》一书中,作者认为,越来越多的女性在职场打拼,是少子化的结果,而非原因;日本社会的少子化问题有着复杂的社会因素,尤其是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剧变。
在日本社会,生育的前提是结婚。生育率下降的原因之一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结婚或者晚结婚。但与人们印象不同的是,调查表明年轻人不结婚并非没有结婚的意愿,相反,绝大多数的年轻人是希望自己能结婚的。但是,社会的剧变导致年轻人组建家庭的愿望与现实之间出现了差距。比如,男人养家是日本社会根深蒂固的意识,女性择偶往往对男性有经济期望,但社会经济结构的变革使得青年男性收入变差,从而青年男女之间结构性地无法匹配;当今青年的父母得益于经济快速增长时期,经济状况普遍比较好,导致了年轻人更愿意寄生在父母身边,而不愿意结婚生育降低生活水平;日本人普遍重视教育支出,大多数人要富养孩子,但收入低的现实让很多年轻人选择宁愿不生孩子 ……
少子化是当今世界一个常见的现象,许多国家不同程度地被少子化问题所困扰。日本作为一个少子化问题特别突出的国家,与中国一衣带水,文化上有许多相近之处,又在过去几十年里与我们一样经历了社会经济的大变革,因此在今天中国人口生育率也在下降的时候,日本的少子化问题尤其值得我们关注与研究。
《少子社会:为什么日本人不愿意生孩子?》
(日)山田昌弘 著 丁青 译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21 年 8 月出版
深圳晚报记者 刘莉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