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晚报 2020-11-13
【档案观止】“三支一扶”为扶贫工作“添砖加瓦” ——档案中的“脱贫攻坚决胜小康”(五)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

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斗中,

还有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

他们严谨而不失活泼,年轻又充满活力。

他们就是服务在乡村田头的

" 三支一扶 " 大学生们。

他们在农村基层从事着

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等工作,

助力扶贫工作。

何谓 " 三支一扶 "

所谓 " 三支一扶 ",是指选拔招募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这项工作是由原人事部会同中组部、教育部、国务院扶贫办等部委于 2006 年联合发起的,每轮 5 年,服务期限两年。据相关文件显示,支教主要在基层小学、初中、高中从事教学工作;支农主要在乡镇从事涉农、涉水相关工作;支医主要在乡镇卫生院从事医疗卫生工作;扶贫主要在乡镇从事社会经济事务发展和管理工作。

和全国一样,合肥市的 " 三支一扶 " 工作也是从 2006 年开始的。在合肥市档案馆,就馆藏着一份由中共合肥市委组织部、原合肥市人事局、合肥市教育局、合肥市扶贫办等单位在 2006 年 11 月联合下发的《关于做好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的通知》。

○《关于做好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的通知》(2006 年)

我们看到,《通知》中首先明确了 " 招募对象和条件 "," 按照公开招募、自愿报名、组织选拔、统一派遣的方式,从 2006 年开始连续 5 年 , 全省每年招募 700 名左右高校毕业生,主要安排到乡镇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服务期限为 2 年(从事支医工作的高校毕业生 , 按照省卫生厅招募卫生类专业毕业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的有关要求,服务期限不低于 5 年)。"" 招募对象主要为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并注意招募一定比例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

而对于具体的 " 组织招募 " 工作,《通知》则从岗位征集、宣传动员、招募程序、培训上岗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我们特别看到,在 " 招募程序 " 中,分为报名、考试考核、体检、审批等环节;在 " 培训上岗 " 的内容中,除了有农村工作的方针政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精神、基层工作方法等内容外,还有一条," 当地的民情、民风、民俗等 "。

" 三支一扶 " 助力扶贫工作

为了开展好这项工作,有关部门对做好 " 三支一扶 " 大学生的管理服务工作也制订了详细规定。这在《通知》中也有所体现。

我们看到,《通知》中主要从户档管理、日常管理、考核管理、生活保障及其他经费等几个方面制订了对 " 三支一扶 " 大学生的管理服务工作。" 县级以上政府人事部门负责‘三支一扶’大学生年度考核和服务期满考核工作,凡兼任乡镇团委副书记的大学生,由团县委会同乡镇党委负责考核其担任团干部期间的工作情况,并将其考核材料汇总报送县级政府人事部门,考核情况存入本人档案。"" 由市‘三支一扶’办每年对‘三支一扶’工作进行总结,形成文字报告报省‘三支一扶’办。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颁发由人事部统一印制的《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服务证书》,作为服务期满后享受相关就业优惠政策的依据。"" ‘三支一扶’大学生应按照规定期限完成服务工作,由于身体状况等特殊原因不能继续服务的,须经省级‘三支一扶’办批准,并履行有关手续。未完成服务期的大学生不享受有关优惠政策。" 从这些考核管理细则中,我们可以看出对 " 三支一扶 " 大学生的管理服务工作还是比较严格的。

○又一批 " 三支一扶 " 人员上岗(资料配图)

当然,为了积极稳妥地做好 " 三支一扶 " 工作,对其提供政策保障是必不可少的。《通知》中规定," 各级人事、教育、财政、农业、卫生、扶贫、共青团等部门要积极制定优惠政策措施,鼓励服务期满的‘三支一扶’大学生扎根基层。"" 积极支持和鼓励毕业生领办、创办经济实体和企业,其人事档案、组织关系可转到当地政府人事部门所属的人才服务机构,提供人事代理服务,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服务期满自主创业的,可享受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小额贷款担保和贴息等有关政策。"

这些 " 三支一扶 " 人员一般都会有联系帮扶的贫困户,除了日常扶贫工作外,他们还会经常主动上门了解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情况。而有的 " 三支一扶 " 人员在参与扶贫日常工作的同时,还开展一些具体的扶贫工作,比如结合乡村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开展 " 扶贫扶志 " 专题宣讲活动,发掘所在乡镇扶贫先进典型人物,将他们的事迹进行讲述;比如充当所在乡镇的宣传通讯员,积极为乡镇脱贫攻坚、疫情防控、经济发展等方面进行宣传报道,为乡村脱贫攻坚工作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脱颖而出的 " 三支一扶 " 人员

作为扶贫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该说," 三支一扶 " 为扶贫工作起到了 " 添砖加瓦 " 的作用。

相关档案资料显示,安徽省自 2006 年开始组织实施 " 三支一扶 " 计划以来,始终坚持公开考试招募模式,择优选拔高校毕业生到基层 " 三支一扶 ",至今共已招募人员 13413 名。这些人员中超过 60% 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其中不乏 " 双一流 " 高校毕业生的身影。他们用科学知识改善了民生,给基层补充了新鲜血液,使基层单位人员年龄、文化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中,自 2006 年至 2010 年合肥市 " 三支一扶 " 高校毕业生共招募 149 人,分别是:2006 年 39 人,2007 年 25 人,2008 年 29 人,2009 年 42 人,2010 年 14 人。

○资料配图

而这些 " 三支一扶 " 计划招募人员,先后补充到了基层急需紧缺的农业技术推广、水利、建筑规划和法律实务等岗位,极大地推动了农村基层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特别是第三轮 " 三支一扶 " 计划实施以来,我省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战略部署,坚持需求导向,强化政策引领,健全保障机制,积极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在脱贫攻坚中成长成才。

当然,我省还建立健全了管理考核体系、绩效激励机制、专项培训计划,通过 " 导师制 "、主题活动等,为 " 三支一扶 " 人员在农村基层丰富阅历、磨炼意志、提高能力、全面发展提供了机会和舞台。而广大 " 三支一扶 " 人员则以亲身经历和工作实绩,诠释了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全心全意、锐意创新的 " 三支一扶 " 精神,他们将基层作为加强实践锻炼、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为基层发展、扶贫开发和社会进步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 " 三支一扶 " 挥洒青春(资料配图,图片来源:新华社)

因此,一大批优秀的 " 三支一扶 " 人员脱颖而出,涌现了一大批先进典型。这些年来,我省有 1 人获国务院表彰、3 人入选全国先进、近 1300 人获得省级优秀表彰,成长为基层业务骨干。这当中,自然少不了合肥 " 三支一扶 " 人员的身影。统计数据表明,自 2006 年至 2010 年的五年中,先后有 4 人被评为全省大学生创业先进典型,11 名同学受到省市表彰,20 名同学服务期满考核为优秀;而在 2017-2018 年度共 112 人的省优秀 " 三支一扶 " 人员中,合肥就有 11 位;在 2018-2019 年度共 110 人的省优秀 " 三支一扶 " 人员中,合肥又占了 8 位。

合肥晚报 ZAKER 合肥记者 程堂义

相关标签

三支一扶 考核 高校毕业生 脱贫攻坚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