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 3 日上午,深圳市七届人大一次会议代表重点建议交办会议召开。会议上,市人大常委会将代表反映比较强烈、矛盾问题比较突出、各方意见比较一致、迫切需要尽快解决的 11 件代表建议合并成《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社康中心建设和管理的重点建议》《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公共住房建设和管理的重点建议》《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噪声扰民治理的重点建议》等三项重点建议,交付市人民政府重点办理,市人大常委会重点督办。
深化 " 三医联动 " 改革加快分级诊疗制度建设
社康中心是群众健康服务的基础平台,是公共卫生的基层堡垒。目前,深圳市的社康中心普遍存在诊疗用房紧张、设备设施老化、全科人才欠缺、在推进分级诊疗上的作用发挥不够明显等诸多问题。
《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社康中心建设和管理的重点建议》主要研究推动七项工作,建议将社康机构网点建设、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居民健康管理等提升深圳市社康服务能力的重要指标纳入考核各区政府指标体系。该《建议》提出,要深化 " 三医联动 " 改革,加快分级诊疗制度建设,促进医疗卫生机构主动强基层、促健康。
其次,要调整社康机构设置标准,优化社康机构设置层级,推进社区医院、社康中心和社康站多层次、多元化、便民化、特色化发展。在社康机构医务人员队伍建设,落实好社康机构新聘全科医生规培毕业生补助以及高级职称聘任等政策,推动专科医生参加全科医生转岗培训。
此外,还要完善检验检测设备,合理配置医药用品;加强社康用房保障,解决社康机构面积小、租金贵、环境差等问题;推动健康管理服务基础平台建设,健全电子健康档案管理制度。
将加强公共住房公共设施配套建设
落实居者有其屋是实现 " 住有宜居 " 的基本条件。近年来,深圳市加大公共住房建设力度,取得较大成绩。但是,公共住房供需矛盾仍比较突出,影响人才引进、产业发展和民生改善。
《关于进一步加大我市公共住房建设和管理力度的重点建议》提出,主要研究推动六项工作,包括增加公共住房建设的土地供应;调整城市更新配建公共住房的比例,增加配建量;减免人才住房和安居型商品房的建设和运营的税费;加强公共住房的幼儿园、学校、社康等公共设施配套建设。
此外,还要加大公共住房建设供应任务的监督考核,还要结合产业布局,探索在临深片区合作配套建设大型安居社区,并做好公共交通衔接的可行性。
加强查处工地广场舞等噪声扰民行为
2016 年以来,深圳市每年涉及噪声扰民的群众投诉呈逐年增长趋势,其中大多为建筑施工噪声投诉。《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噪声治理的重点建议》提出,要加强查处工地、广场舞等噪声扰民行为,建立健全行业主管部门的监管主体责任。
其次,要加强轨道交通和机动车噪声超标的噪声敏感建筑物路段噪音降噪设施的合规建设,优化轨道、道路与噪声敏感建筑物的间距、设计、建设等标准。此外,还要完善声环境监测网络,调整并新增噪声监测点位,谋划建设覆盖全市主要区域、道路、声功能区的声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实现对噪声的全方位监控、分析、评价和预警,提升深圳市噪声监测管理水平。
深圳晚报记者 王宇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