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毁收缴烟毒、烟具(资料图)
○ 1950 年 10 月皖北行署发布的《严禁私种罂粟烟苗毒品的布告》档案
解放前,安徽有不少区域种植罂粟,鸦片烟馆林立。新中国成立初期,安徽省就着手查禁取缔烟毒,仅用 3 年时间就清除了这些旧社会遗留下来的社会丑恶现象。今天我们跟随档案,回望历史,了解解放初期那场禁毒运动。
解放前,安徽深受鸦片危害
在安徽省档案馆馆藏着这样一份档案,它是 1950 年 10 月皖北行署发布的《严禁私种罂粟烟苗毒品的布告》。该档案要求禁种和铲除已种的罂粟苗,违者严惩不贷。
由此可知,解放前,安徽有不少地方种植了罂粟。那么安徽是什么时候开始种植罂粟的呢?
这就要从鸦片战争说起,鸦片战争后,英国将鸦片公开输入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国库空虚。清廷为挽回损失,抵制进口,乃提倡自种鸦片。几年后,一些地区罂粟遍地。安徽亳县、寿县、凤台、阜阳、颍上、宿县、太湖、宿松、桐城、肥东等县成为产烟区。贵池、泾县、祁门、黟县等地亦有种植。安徽省虽然产有鸦片,但远不及云南、贵州,云贵烟土源源流入安徽。安庆、芜湖、蚌埠成为烟土集散地,销售鸦片的 " 烟土商行 "" 土膏店 " 等不在少数。
国民政府统治时期,亦曾开展过禁烟,但收效甚微。在当时毒品贩运通常有两条路线,其中一条是由阜阳、宿县、永城向北运往徐州,折向西至商丘、开封、郑州,直至西安、宝鸡、成都;另一条是向南沿津浦、淮南两铁路线运往上海、南京、芜湖等地;有的由芜湖运往屯溪、浮梁。由于蚌埠是津浦、淮南两铁路线的交叉点,芜湖是水陆交通要道,因此,这两个城市成了安徽境内南北毒品主要集散地。
毒品不单单是严重地阻碍了农业生产,随之还产生了武装贩运、残害群众、腐蚀健康等一系列的问题,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健康发展。为了保护人民的身心健康,为了恢复和发展生产,早在抗日根据地时期就已经开展了禁毒活动。在中共领导下的淮南、淮北、皖江等抗日民主政府亦严禁贩毒、制毒、吸毒。公安机关在有烟毒区设立禁烟所,发动妇救会、儿童团以及民兵等,查禁种植、贩运、吸食,封闭烟馆,烟毒逐渐减少,乃至绝迹。
新四军北撤后,国民党政权在该地恢复统治,种烟吸毒之风又起。1947 年到 1948 年间,烟毒继续流行。以阜阳地区为例,一组数据显示,1944 年仅阜阳 1 县鸦片种植面积达 100 多万亩,到了 1949 年秋,阜阳专署所属 9 个县私种鸦片还不到 1 万亩。到了新中国成立时,该地区的种毒、贩毒和吸毒的现象并未彻底禁绝。1949 年 11 月,有数据显示该地区尚有 7000 多亩大烟种植,其中颍上县 200 亩,亳县为 5000 亩,太和县为 1000 亩,蒙城县为 500 亩,阜南县为 40 亩,涡阳县为 1000 亩。由此可见,新中国成立初期,安徽仍有人种毒、贩毒,鸦片依旧流行于城乡各地,严重损害了群众的身心健康。
全省各地纷纷开展禁烟禁毒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禁烟禁毒运动。1950 年 2 月 24 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向各大行政区人民政府(或军政委员会)及中央直辖市各省市人民政府发出严禁鸦片烟毒的通令。通令要求各级人民政府设立禁烟禁毒委员会,严厉禁种罂粟。郑重宣布,从通令颁布之日起,凡继续贩运、制造和销售毒品者,要从严治罪,凡散存在民间的烟土毒品,必须限期交出,为照顾其生活,可分别酌情给予补偿,但如果逾期不交,将按其情节轻重分别治罪。所有吸毒瘾民,限期向有关部门登记,并定期戒除,若隐匿不登记,或逾期犹未戒除者,则予以处罚。
紧接着,1950 年 10 月,皖北行署发布《严禁私种罂粟烟苗毒品的布告》。该档案记载," 查严禁毒品,为中央人民政府既定政策,且本署早有明令公布在案,兹值罂粟播种季节惟恐各地仍有不明大义分子,贪图小利,违法种植,致碍禁毒措施,因此本署除令饬各级政府切实深入宣传检查外,特此重申禁令,如有种者应即铲除,改种麦菜及其他农作物,以利生产。倘仍有明知故犯,一经查(察)觉,定予依法严惩不贷,仰各遵照勿违。"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彻底铲除烟毒危害,安徽各地政府纷纷开展禁毒工作,明令禁种,烟馆、烟行一律禁止经营,对烟馆、烟贩调查登记,对继续贩卖者,进行查缉。
1950 年 2 月,阜阳县人民政府布告全县禁烟。8 月,该县就成立了肃毒办公室,在全县开展肃毒工作。一批贩、制毒品者纷纷向公安机关投案自首,戒除烟者达 2400 余人。像阜阳城吸毒犯陈继禹,前三辈均在阜阳城鼓楼前开卤菜馆,生意兴隆,原有资本折合人民币 1 亿元 ( 旧币 ) ,有房子 17 间,两层院子 5 间楼。在解放前的三四年陈某染上毒瘾,生意垮掉,所有的房子先当后卖,连生活也无法维持,一家人流落街头。通过禁毒运动,他们才走上新生活。
同年,合肥市公安局查明全市有贩毒者 96 人,烟馆 36 家,制造毒品者 11 人,吸毒者尚有 370 余人,随即进行禁止和取缔。至 1950 年底,仅据合肥、蚌埠、安庆、淮南、宿县等市县统计,即查获鸦片 81.5 公斤、海洛因 6.8 公斤,缴获烟毒贩获利银元 1068 块。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场禁毒运动中,原先被鸦片毒害的人意识到了禁毒的重要性。比如在合肥的西门有个叫李华荣的 " 老烟鬼 ",原来家里开设杂货铺、糟坊,后因染上烟毒,把家中的店吸垮了,老婆卖了,自己以沿街讨乞、行窃为生。还有一个叫毕立环的,夫妻俩都抽大烟,抽得家里仅剩一间破屋栖身,夫妻两人只有一条裤子换着穿。通过集训教育,他们都纷纷戒毒,改过自新。
禁毒运动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据不完全统计,截至 1952 年 8 月,安徽全省尚有制、贩、运集团 138 个,烟毒主犯 255 名,次犯 934 名,单帮犯(单独从事贩毒活动的人)3373 名,烟馆 745 家。
肃清了烟毒的危害
1952 年 4 月 5 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肃清毒品流行的指示》,实行禁种、禁运、禁贩、禁吸的全面清除政策。5 月 21 日,中央再次发布《关于严禁鸦片的通令》。
安徽同全国各地一样,从 1952 年开始积极行动起来,利用多种形式全面开展轰轰烈烈的群众性禁烟禁毒运动。皖南、皖北行署高度重视禁毒工作,1952 年 8 月 6 日至 7 日,皖南、皖北行署开始部署在全省开展禁毒运动。会议决定,运动中打击的重点是集体、大量的制毒、贩毒、运毒主犯、惯犯和现行犯。在这一年的 12 日,中共安徽省委批转省公安厅 " 禁毒行动计划 "。各地根据该计划规定,开展了声势浩大的禁毒运动。
此次禁毒运动以蚌埠、合肥、芜湖、淮南、滁县、安庆、屯溪、亳县、界首、阜阳、宿县、固镇、临涣集等地为重点,明光、六安、正阳关、巢县、大通为辅点制定方案。整个禁毒运动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从 8 月 13 日至 8 月 20 日,第二阶段是从 8 月 21 日至 9 月 9 日,第三阶段是从 9 月 10 日至 9 月 20 日。
其中,第一阶段全省各重点县一律于 8 月 13 日拂晓前将应该逮捕的主要烟毒案犯全部逮捕。捕后进行身体检查,责令交出所存毒品、毒具及有关制毒、贩运证件等。对毒犯的住所及隐藏毒品、毒具的场所进行仔细搜查,没收所有毒品毒具。第二阶段广泛开展对人民群众的禁烟政策教育,召开群众会议,尚未逮捕的毒犯会议,已捕毒犯的家属会议、烟民会议等,宣传禁毒意义,说明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政策,号召他们检举毒贩,动员一切毒犯及其家属交出毒品、毒具,彻底坦白,立功赎罪。第三阶段主要是搜查漏网的毒犯和处理案犯。自 1952 年禁毒运动始至当年年底,全省计逮捕制、贩、运等毒犯 1505 人(处死刑 22 人,处有期徒刑 930 人,处劳役 144 人,释放交群众监督 409 人),集训 877 人,传训 3957 人,登记 3945 人,管制 1148 人,缴获烟土(其中一部为海洛因折算)34460 两,副品 2998 两,收缴烟具 6589 件。
至此,安徽基本禁绝了鸦片的种植、运输、销售和吸食,肃清了烟毒的危害。
周茂莉 合肥晚报 ZAKER 合肥记者 何芳芳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