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21-08-04
深晚报道 | 守护滨海生态!深圳红树林基金会第四届治理团队产生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日前记者获悉,备受瞩目的红树林基金会第四届理事会监事会选举大会于 7 月 31 日在卓越世纪中心举行,并顺利产生了共由 22 人组成的新一届治理团队。

▲选举大会现场。

深圳红树林是一块珍贵的滨海湿地,在政府保护的同时,亟待民间力量的加入,2012 年 7 月红树林基金会(MCF)应运而生,致力于以红树林为代表的滨海湿地的保护,9 年来积极开展科学保育、湿地教育、行业合作和社会资源动员,目前已启动 " 守护深圳湾 "" 拯救勺嘴鹬 " 和 " 重建海上森林 " 三大战略品牌项目,在社会各界广泛凝聚 " 人与湿地、生生不息 " 的生态保护共识。

创新模式,全力守护 " 地球之肾 "

据介绍,九年来,红树林基金会持续为湿地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献力,创新红树林保护和修复的深圳模式,构建了独具特色的深圳市自然教育体系。在与深圳市政府部门的合作中,红树林基金会求同存异,积极地探索与创新红树林保护和修复的深圳模式:与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林业局)签订《深圳湾滨海湿地保护和发展合作框架协议》,就 " 共同推动深圳滨海湿地的保护和发展,创建滨海湿地保护和发展的深圳模式,成为全球湿地保护样板 " 达成五年战略合作;受福田区政府委托管理的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于 2020 年 12 月正式入选第七批国家生态环境科普基地,同时成为深圳市第一个国家生态环境科普基地。

在国际上,红树林基金会也积极地寻求合作,与国际组织达成共识。作为中国大陆首个民间组织,红树林基金会加入东亚 - 澳大利西亚迁飞区伙伴协定(East Asian-Australasian Flyway Partnership, EAAFP),成为其伙伴机构。同时,红树林基金会参加国际湿地公约第十三届缔约方大会并主办边会,并发布了《中国红树林保护及恢复战略研究报告》以及中国第一本湿地教育中心建设指南——《中国湿地教育中心创建指引》,为中国湿地教育中心的创建和发展提供了一套有理论支持和实践检验的工作流程和方法。

凝聚力量,助推多元与专业化发展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连续三届 50 余位优秀的理事和监事,均来自不同的行业和岗位,却因为红树林基金会 " 扎根湿地保护,让人与湿地都有丰盛的未来 " 的共同使命走到了一起。

第四届治理团队选举大会,延续了基金会成立之日起的创新做法,向社会广泛招募社会公推理事、监事。在本次换届选举候选人中,有 " 亲眼见证深圳红树林保护变化,希望贡献环境公益行业经验、跨界资源和社群动员能力,为 MCF 创新模式探索再立新功 " 的深圳十大好青年、社会企业 " 老土 " 创始人罗易;有 " 多年来参与保育的公益工作和报读相关专业课程,希望将保育大自然和爱护地球的目标和行动进一步提升 " 的彭富强,还有发出 " 我要带领更多青少年一起行动起来 " 倡议的 "00 后 " 学生李佳颐等。

选举当日,全体参会人员严格按照选举规则,经过 4 小时的竞选演说、互动提问、投票选举等环节,最终产生了 22 名理事与监事席位的当选者,其中有表决权理事 15 位,监事 5 位,青少年观察理事(无表决权)2 位。在成功当选青少年观察理事后,秦亦菲激动地表示,未来自己会通过同辈社群和所学到的知识,在学校社团开展湿地保护筹款和传播活动,让更多人一起加入保护的行列。

据了解,红树林基金会第四届治理团队将通过半年时间完成过渡期,于今年底正式履职,继续探索和深化社会化参与的自然保育模式。

深圳晚报记者 徐娅 实习生 石耿珲

相关标签

深圳 生态环境 深圳湾 福田 创始人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