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 " 我报名!"" 老师,我打过疫苗,随时可以出发!"……7 月 23 日傍晚,南京财经大学 00 后大学生张付强,在朋友圈看到南京江宁区团委招募抗疫志愿者的消息。" 报名!" 他脑海中闪过自己参与第一轮全员核酸检测采样的画面," 如果志愿者人手多些,秩序肯定能好很多。"
△张付强
南京第二轮全员核酸检测期间,张付强和另一位志愿者被安排到江宁区秣陵街道秦淮社区翠萍东南小区核酸采样点。从 7 月 24 日晚 8 点到第二天凌晨 2:30,他几乎一刻也没有停歇,主要负责录入市民身份信息以及核酸检测样本试剂的扫码、封箱等工作。
" 之前就听说防护服穿上有些难受,但始终没有亲身体会过。这一次,当我穿上防护服、戴上口罩和面罩,我才真切感受到,那种闷热与喘不过气的压抑。" 张付强说,因为隔着防护面罩,说话的时候还会有一层雾气,需要慢慢调整、习惯。" 这个时候才理解,医护人员是多么辛苦。从早到晚,每个细小的动作,重复上千甚至上万次,而汗水早已浸湿了他们身体 ……"
" 奶奶,您的手机号码是多少?"" 小朋友,等下到医生那里张大嘴‘啊——’很快就好了哦 "…… 张付强说,印象最深的是 7 月 24 日深夜,大家都已经很累了,但看着眼前排队的市民,他们仍然坚持工作。"10 个人一支试管,我们那天录入了近 1500 人的数据。"
张付强告诉记者,工作虽然忙碌,但也有很多 " 暖心 " 时刻。" 比如在登记信息的时候,看到一名安徽宿州的大爷,和我是老乡,就用家乡话聊了几句,他采样结束后还停留了一会儿,看我稍微空一点,过来对我说了一句‘加油!’让我很感动,到现在我还记得那个场景。"
" 当然也有不少困难,有一天接近凌晨 2 点,工作基本结束,大家正在脱下防护服消杀,突然有一大家子赶来,不巧老太太身份证没带,身份证号也记不得,很多人劝他们明天再来,一家子比较急躁。当时我还在做扫尾工作,没有脱下防护服,我就站出来,对奶奶说,别急,可以让亲戚把身份证拍过来,多晚都等你。" 张付强说,因为考虑到奶奶年纪大了,尽量还是当天能测就测完,志愿者迟一点走没啥。凌晨 2:30,当他脱下防护服,头发已经湿透了 ……
张付强感慨地说," 这是一次独一无二、刻骨铭心的志愿服务经历。在脱下防护服的那一刻,我看到周围的志愿者基本上都是青年人,我非常自豪,也感受到了青年人的担当!南京,我们共同守护,我们定能渡过难关。"
其实,在南财大,还有很多 " 张付强 "。很多留在南京的学生踊跃报名,前往战疫一线担当志愿者。
△申旭斌(右四)
国贸 00 后小伙申旭斌是个南京小伙,7 月 25 日到 27 日三天,他奋战在南京高淳体育中心核酸采样点,为黄码人员登记身份证与采样信息,协助秩序维护;
00 后李启汉同学响应号召,主动请缨于大光路街道大阳沟社区,他辅助社区工作人员接听热线电话、核查密切接触人群,申请健康码黄转绿工作。接打了 70 余个电话,收发近上百封邮件,帮助 40 余位居民成功由黄码转为绿码,崭新的键盘都被摸得光亮;
00 后姑娘杨楠,是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她主动申请加入了禄口街道牡丹苑新生社区防控志愿者行列,运送物资、登记居民信息、测体温、为身体不方便的居民上门做核酸 ……
△江宁区团委的志愿者招募令
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彰显了青年人的担当,为 00 后们的坚守点赞。
现代快报 +/ZAKER 南京记者 舒越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