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韩秋 顾潇 庄剑翔)8 月 8 日上午,扬州市召开第十场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扬州市交通局副局长晏明介绍,扬州严控水路运输," 非必要不上船 "" 非必须不下船 ",同时严禁内、外贸工作人员交叉作业、混合作业。目前,扬州市水路未发生 1 起新冠疫情输入输出案例,也没有船舶滞留。
据晏明介绍,扬州是水运枢纽,京杭大运河和长江在扬州交汇,常年有 13 个省市船舶在此通行,船舶通过量高、船员来源面广、水上管控点多,疫情防控任务繁重,责任重大。
目前,扬州严控水路运输。所有在扬船舶,船上人员禁止上岸,岸上人员禁止上船,船船之间禁止人员流动。镇扬汽渡等所有渡口停渡,全市共 6 家 280 余艘游船停航,61 家港口码头除涉及扬州本地油品、煤炭等物资保供的港口企业外,其它营运港口企业均停止对外转运作业。港内全部实行封闭管理,887 名工作人员就地 24 小时驻守。同时,禁止外地车辆进出港口码头,使用本地车辆运送货物,确保实现封闭运输。
扬州市在市际交界水域设立 7 个环扬查验点,严格排查上水过闸船舶,通过船舶进出港报告、船舶 AIS、VITS 系统等实现进出港船舶筛查 " 全覆盖 "。会同卫健、公安等部门,对中高风险地区来往船舶及在船人员进行联合排查管控,对健康码为黄码或红码的,报告属地卫健部门就地采取相应健康管理措施。截至目前,没有发现健康码为黄码、红码人员。
对开放港口码头,与卫健、边防、海关等部门联动,国际航行船舶登轮作业人员实行专班管理,港口内、外贸作业人员固定岗位,严禁内、外贸工作人员交叉作业、混合作业,专班人员也实行管控,定期检测核酸。非开放港口码头不得为国际航行船舶提供装卸作业服务。国际航行船舶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等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由属地政府按照医疗废弃物处理。
严格划定作业现场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 " 三区 ",所有靠港装卸作业船舶在指定水域锚泊,中高风险地区来船单独停靠,严格落实 " 非必要不登轮 "" 非必须不下船 " 管控的措施。对于扬州市出港船舶,核查 48 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健康码,非绿码的一律不得离港并按规定处置。
此外,交通部门还 24 小时加强邵伯湖泄洪水域管控,提升船舶通行效率,为运送民生物资的船舶开辟 " 绿色通道 "。经过前一阶段严格管控,扬州市水路未发生 1 起新冠疫情输入输出案例,目前也没有船舶滞留。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