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日报·ZAKER兰州 2021-08-10
银牌背后——“天生”有股不服输的劲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日前,从第三届全国油气开发专业聚丙烯装置操作工职业技能竞赛中传来捷报,代表兰州石化公司参赛的乙烯厂选手李天生勇夺大赛银牌。参与此次竞赛的单位涵盖中国石油集团公司 14 家企业 36 名选手,精英云集、角逐激烈,李天生所在团队更是荣获团体三等奖。

荣誉的背后,很少有人能一帆风顺,而是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李天生就是如此。

扎根一线——做 " 吃 " 透装置的 " 全岗通 "

2014 年 9 月,李天生以优异的成绩从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来到乙烯厂,密布的管林、林立的塔群,深深地吸引着他,李天生不禁暗下决心,一定要尽快 " 吃 " 透装置,成为可以 " 独当一面 " 的操作能手。

在一遍遍跑现场中,师傅对装置现场流程的熟知度让他心生敬佩,甚至一个细微变化都能讲出很多原因和处理方法。正是师傅的严格要求,让初出茅庐的他看到了技术的高度和广度,而并不是随便学学就能掌握的。

从那时起,有心的他便随身携带一个小本子, 每当遇到难点、不懂的地方都要仔细记录下来。除了虚心向周边的师傅们请教外,还买来相关书籍翻阅查找,把师傅教授的操作经验和自己领悟的点点滴滴,随时记录在本子上。像这样的本子,仅仅在聚丙烯装置工作的 7 年里,他一共记了 10 多本。通过日积月累的沉淀,他的岗位技能得到不断提升。

由于勤学苦钻的劲头,车间先后安排他在挤压、聚合外操及聚合内操岗位学习,他很快掌握了各个岗位的操作技能、工艺流程和 DCS 的操作,得到了师傅和领导的肯定,并在 2018 年 6 月被授予乙烯厂第一个 " 全岗通 " 称号。

勤学苦练——做攻坚克难的 " 智多星 "

2015 年之前,高端聚丙烯长期依赖进口,尽管国内化工行业纷纷投入对高端聚丙烯的研发,但研发过程几经周折,一时间成为高不可攀的产品。经过多年研发,兰州石化乙烯厂聚丙烯医用料 RP260 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总局的认证,填补了国内市场空白,在科伦药业、山东晨欣这样的大型药企全面替代了进口产品,成为中国石油聚烯烃产品皇冠上的一颗耀眼明珠。

优异成绩的取得离不开 " 聚丙烯 " 人的精准操作与艰苦奋斗。2016 年大检修期间,挤压机全部解体,年轻的李天生负责清理挤压机螺杆均化段、出料段、破碎板,更换离心干燥器等工作。面对复杂的工艺、设备,他下定决心坚持学习,从收集数据做起,积极主动向技术员和老师傅请教设备结构原理和操作要领,认真学习挤压机开车阶段磨刀、筒体温度控制、挤压机换网等技术,总结出了模板温度、切粒机转速与碎粒子产生量之间的关系。

一次当班期间,李天生像往常一样开补氮阀检查风机,将 B 线开起来之后发现过滤器压差迅速增加,风机入口压力快速下降,在排查流程时发现由于之前滤袋破裂,有一部分细粉停留在管线中导致过滤器压力异常,他迅速采取措施后发现压差还是快速上升 …….. 如果压差继续升高至临界值处理不及时,最终会造成大量的物料浪费,甚至造成聚合非计划停车。他及时联系并配合维修人员进行处置,第一时间消除了安全隐患,保障了风机和装置平稳运行。

始终如一——做不忘初心的 " 梦想家 "

参加工作之初,李天生就懂得:只有吃得苦中苦,舍得下功夫,不怕辛苦精心操作,才能保证装置的安全平稳运行。

床头的闹钟一响,不管刮风下雨、白天黑夜,李天生总是第一时间往厂里赶,遇到工艺波动,仔细判断,精准调整,丝毫不马虎。日复一日,其中的辛苦局外人难以想象。

全国聚丙烯装置操作工职业技能大赛备赛期间,李天生虽然是兰州石化集训队里最年轻的学员,可他已是两个孩子的父亲,集训期间正赶上妻子生育,在医院里只陪了妻子三天就回到集训队。当厂领导问他家里有没有困难时,他笑着说:" 孩子,我的爸妈帮着照顾,妻子也支持我。"

脚踏实地才能仰望 " 星空 "。参加工作至今,李天生撰写的 QC《RP260 产品质量攻关》荣获乙烯厂 QC 成果发布一等奖," 五小 " 攻关课题《优化操作减少聚丙烯装置氮气消耗》荣获公司 " 五小 " 成果发布三等奖,参与的创新工作法《聚丙烯装置气相共聚单元转产优化操作三步法》获得兰州石化公司命名。2017 年在兰州石化公司聚丙烯工种技能大赛获得第六名、乙烯厂聚丙烯装置技能竞赛第二名,其所在团队 " 聚丙烯聚合内操岗位 " 荣获甘肃省青年文明号。

通讯员 刘亚彤

编辑丨胡淼山

责任编辑丨张亚君

值班主任丨崔凌云

相关标签

兰州 技能竞赛 山东 技能 竞赛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