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益智竞技综艺节目《超脑少年团》目前正在江苏卫视热播,节目中,一位 " 天才 " 级选手马钦伟,份外惹人注意。与生俱来的天赋,加上超出常人百倍的努力,成就了他年少成名的高光时刻。
马钦伟 2002 年出生在上海,今年夏天刚刚高中毕业。而他早在去年就凭借全国奥林匹克物理竞赛一等奖的成绩,被清华大学姚班录取。对于自己 " 很厉害 " 这一点,马钦伟倒是一点也不谦虚," 全国有多少人能进清华,又有多少人能进姚班,所以我一直都觉得自己很厉害。"
其实,高一的时候,马钦伟便积极备战全国奥林匹克物理竞赛,当时信心满满的他,本想通过这次竞赛拿到宝贵的保送名额,但最终未能如愿," 我只拿到了上海市二等奖,连参加全国比赛的机会都没有。虽然现在这样说有点凡尔赛,但当时真的给我打击非常大。" 而另一边,和自己一起起步、一起转学、一起玩一起学的好兄弟陈思远荣获了全国金牌,这更加剧了马钦伟的心理落差。从那时起,用马钦伟的话说,自己就好像 " 发了疯 " 一样学物理。就这样,发愤图强了一整年时间,终于在高二那年,马钦伟如愿以偿获得了物理竞赛一等奖,并以前 50 名的成绩被保送进清华 " 姚班 "。
熟悉马钦伟的人会觉得他和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很不一样,而被称作是 " 非典型学霸 " 更为贴切。他很爱 " 玩 "。小学的时候,马钦伟学过跆拳道,练过钢琴,兴趣爱好非常广泛。初中的时候,他组建了学校第一个音乐剧社,并身兼导演、主演数职,德语、音乐剧也手到擒来。同时他也是班级里的体育积极分子,羽毛球、篮球虽然都算不上顶尖水平,但总归是能在比赛中与对手一战。就连这次来参加《超脑少年团》,马钦伟都是抱着玩的心态。
展望即将开始的大学生活,马钦伟说,他也调整了今后的学习方向,准备进入清华后选择学习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方向。除了希望能继续在科研上有所建树之外,最大的愿望是能进入学校的音乐剧社。能找到自己的爱好,是一件幸福的事。对马钦伟而言,把热爱的每一件事都做到极致,人生才能真正与众不同。《超脑少年团》播出之后,很多观众都在评论区留言,希望马钦伟的父母能够分享育儿心得。对此,马钦伟表示其实并没有什么秘诀可言,如果非要做个总结的话,更多的还是 " 放养式 " 教育。比起学习成绩,马钦伟父母更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马钦伟回忆道:" 小学开始他们就让我自己上下学,从来不接送。初高中之后能感觉他们更加有意识的放手。这次来《超脑少年团》,也是让我自己来,都成年了,更不需要陪着了。" 有人说,在天赋面前,努力有时候不值一提。但马钦伟的故事,或许会告诉我们:天赋只是敲门砖,努力才是铺路石。
采写:新快报记者 梁燕芬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