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年初,上海人民出版社 · 光启书局与拙考文化共同推出了日本染织艺术家、" 人间国宝 " 志村福美的首部自传性散文《一色一生》。作品一经出版就引起众多媒体和读者的关注,屡获加印。
今年 96 岁高龄的志村福美,是目前在世的唯一一位与柳宗悦、河井宽次郎等民艺运动家有过密切交往的大师,亲身见证过一个辉煌的手工艺时代。她以使用植物染丝线编织紬丝织物而闻名,作品多藏于东京国立近代美术馆、滋贺县立近代美术馆、京都国立近代美术馆等。1990 年,她被认定为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 " 紬丝织物 " 传承人;2014 年,她获得了有 " 日本诺贝尔奖 " 之称的京都奖,颁奖词写道:" 她运用极其丰富多彩的植物染得的丝线作为自己的视觉语言,并发挥她独有的想象力,在紬织和服上创作出无限的绚丽色彩组合。在与自然对话和个人的深入修行中,她逐渐形成了一种温柔以待、灵活多变的思想,将人的现实存在与自然在纺织中融合在一起。"
《一色一生》作为志村福美的第一部散文作品,回顾了艺术家走上染织之路的经历,以及一次次从植物中获取颜色的失败与成功经历。作者从手工染织巨匠的视角,娓娓讲述了从业研艺数十年的甘苦,记录了从自然获得恩惠,真切传递色彩之美,福泽人间的历程。文笔优美,情感真挚。
与之相对,近日接续上市的《奏响色彩》《我的小裂帖》则皆为精美的图文书,高清照片与作者教养深厚的文字相辅相成,完美而直观地呈现了这位大师的艺术世界、色彩感受,也补足了读者对志村福美这位染织家具体艺术作品的好奇。其中,《奏响色彩》集中传达了 " 染 " 的主题,《我的小裂帖》则更多传达 " 织 " 的妙趣。
植物染的颜色都来自植物,与化学染料不同,每次从植物中获得的色彩都充满了随机与风险。这种随时面临失败可能的特性也反过来成全了植物染作品的精髓—— " 真正的美必然与苦难共有。谁能从自然中取出艺术,谁就拥有艺术 "。《奏响色彩》的精美插图出自摄影师井上隆雄拍摄得自然之景,再配合志村以人类之手染成的丝线色彩,呈现了自然之色如何降生到人间的奇妙过程。" 奏响 " 二字,犹如在色彩的美妙世界中嬉戏演奏一般。苏芳、栀子、樱树、青茅 …… 皆被艺术家汲取出色阶丰富的色彩。颜色又关联着一个民族对待自然的方式,关联着古典文艺的基调。紫色、灰色为何对日本这座岛屿有着非凡的意义?作者同样用自己的学养为读者一一解答。正是通过 " 染 " 这一动作,人作为生物与自然共存。
志村福美的每一件和服作品都堪称艺术品,被收藏在全世界顶级博物馆、美术馆中,是完整而精美的成品。而 " 裂 ",则指剩余的小布条,小裂帛,是艺术的雏形,也是织物的实验。在《我的小裂帖》中,志村福美精选自己从艺六十余年的小裂,如日记一般真切道出布条的出处与故事。这不但是一位艺术家对自己生涯的回顾,也一本日本织物的样本册。书中近百福插图皆为独家授权,令人惊叹作者在设计经纬搭配时的巧妙构思。正如书中所写 " 裂是心的断片。再小的裂,也寄居着心,拥有故事。"
这两部作品的出版向读者呈现了更多彩更立体的志村福美,也传达出日本染织工艺的细节。但这些精湛的艺术作品并非束之高阁的高岭之花,其中蕴藏着人类千百年追寻自我生存位置的努力,也蕴藏着人对美好之物的疼惜珍爱之心。在现代生活之中,志村福美为人们提供着一种可能,那就是人类仍可抱有一份本真的心,亲近自然、亲近美。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