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蔡梦莹)" 我们这边没有工作证,在长江后街太平桥南这边 "" 收到,马上来 "…… 这是一个名为 " 小红梅抗疫志愿者临时团支部 " 微信群的消息。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他们都是南京玄武区梅园新村街道团工委和玄武利民慈善超市合作创办的小红梅雷锋学院的一员。疫情以来,这个新成立的微信群里的活跃志愿者从 20 多人增长到 136 人。
△徐静怡在梅园新村社区协调志愿者
今年刚满 20 岁的徐静怡,是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学生,也是微信群的管理员。她之前报名参加了小红梅暑托班项目,所以第一时间得知小红梅雷锋学院组织志愿者去支援疫情防控的消息。从 7 月 21 日开始,她已经参与防疫志愿服务整整 20 天了。在核酸检测采样点,给医护人员当助手,维持现场秩序,协助信息采集。回想起第一天手忙脚乱,她说:" 可能是我学师范专业的,更加有耐心一些,特别现场有不少老年人不太会用智能手机,我都会安抚他们的情绪,让他们不要着急,帮他们操作。" 一开始一对一面对很多没有智能手机的老人,到之后越来越熟练地给每个人手工采集信息,徐静怡颇有成就感:" 信息采集是整个核酸检测采样流程的开始,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每天虽然很辛苦,但这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 如今,她在 " 小红梅抗疫志愿者临时团支部 " 微信群里做后勤工作,帮忙给各个值守点的志愿者们送证件和物资,协助社区调配人手。
△徐静怡在核酸检测采样点,协助医护人员(右一为徐静怡)
△徐静怡在核酸检测采样点工作结束后,和医护人员合影
微信群里发来消息," 目前需要太平桥南的中班和晚班(志愿者)。"" 我去太平桥南中班吧。" 回答这句话的是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学生杨长赫,即将升大二,也是微信群中的活跃分子。他本来想利用暑假时间在南京学车考驾照,暂时未返回老家。疫情发生后,他选择留在南京,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 他告诉记者:" 我在微信上看到招募信息,爸爸妈妈也支持我做志愿服务。"7 月 24 日,杨长赫参与新庄国展中心核酸检测采样点的志愿服务工作。 7 月 25 日至今一直在梅园新村街道参与社区防疫。
△身穿防护服参与志愿服务的杨长赫
在小区门口值守看似单调,杨长赫却也收获了感动和温暖。一天,他在裕德里小区门岗值守时,一名老奶奶通过外卖买了药,但外卖送不进去很着急。他得知后主动帮忙送上门。" 我给老奶奶把药送上门,她一直跟我说‘谢谢’,我都有点不好意思了,毕竟这是志愿者应该做的嘛。"
△志愿服务交接班,杨长赫与同为 " 小红梅 " 的张校博合影(左为杨长赫)
现代快报记者从梅园新村街道了解到,今年年初,梅园新村街道团工委和玄武利民慈善超市合作创办了小红梅雷锋学院。本轮疫情初期,小红梅雷锋学院就整合了各类志愿者项目群,最后形成四个 " 梅好青年志愿群 "。在暑期大学生志愿者不足的情况下,依旧迅速集结了 657 名志愿者储备力量,然后再依据重点任务情况建立 " 小红梅抗疫志愿者临时团支部 " 群,经过前几轮核酸检测的志愿服务,活跃志愿者从 20 多人增长到 136 人。
(受访者供图)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