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 10 日 0:18,江宁公安发布通报称,2021 年 8 月 9 日 18 时许,南京市公安局江宁分局接到托乐嘉苏果超市工作人员报警称:超市工作人员在超市入口查验健康码时发现一名健康码红码人员。虽经核查发现,这是一起 " 乌龙事件 ",但警方等多部门连夜行动,及时处置、及时公开的做法,值得肯定。而超市的认真把关、临危不乱,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这是疫情防控一次实战级别的考验。
现代快报报道,根据警方通报,在接到报警后,警方立即通知卫生防疫及疾控部门,并迅速封锁现场展开调查。经警方数据核查及疾控部门确认,涉事人员李某近期无出入境史,7 月 20 日以来未离开南京,无中高风险地区行程史,此前多次核酸检测均为阴性。经疾控部门进一步核查发现,李某在健康码平台信息更新报备时,将来宁地址错填为境外疫情严重国家,导致健康码变为红色。民警现场让其更新正确健康码信息后,红码转为绿码。原来如此!健康码平台信息更新报备时,一旦大意,还真可能忙中出错。
那么,这样的处置,是 " 小题大做 " 咯?是一个挺好笑的 " 花絮 " 咯?完全不是!" 红码 " 是真实反映在手机上的,而事先谁都无法预判这一 " 红码 " 里藏着怎样的风险。严格管控,就必须对所有的问题进行 " 解剖 "。对疑点予以重点关切,避免问题进一步扩散,这是疫情防控的题中应有之义。
同时," 红码人员 " 在人员密集场所的出现,极易引发市民惊慌、猜测,第一时间行动,给出权威结论,具有安民之效。况且,精准申报信息,本来就是疫情防控机制的内容之一。通过这一 " 乌龙 " 事件,向市民展现错误填报信息的原因及其后果,引导市民更为谨慎、周全地填报信息,从而为疫情防控多帮忙、不添乱,很有意义。
几天前,贵州江口县也就 " 网传贵州江口排查出 1 名红码人员 " 进行通报:该红码人员核酸检测为阴性。据报道,其去过张家界,但自认为是在进行居家隔离,没有向有关单位报告,结果在某银行扫健康码时出现红码。
后一事件显示,当地把关环节中还有不严密的地方。
此时,正值此轮疫情防控的紧要关口,任何疏漏都不可接受。毫无疑问,若 " 红码 " 人员出现在管控圈层之外,不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本身就意味着某种隐患和风险的存在。高度重视、密切配合、高效化险,是联防联控机制的应有表现。哪怕多费些力气,哪怕跑的是 " 冤枉路 ",也要把 " 疑云 " 给扫清,把群众心上的不安给消除。
现代快报评论员 戴之深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