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晚报 2021-07-14
【红色安徽】淮南地区的坚强战斗堡垒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从 1943 年 2 月建立,到 1945 年 10 月奉命撤销。淮南区党委领导淮南地区军民大力开展淮南抗日根据地建设,支持新四军第二师抗战,特别是在经济建设方面,不仅创造了华中解放区互助合作的旗帜——骆腾云互助组,而且让人民做到了 " 要用钱使淮南票子 "。

" 骆腾云互助组 " 成旗帜

大刘郢是安徽省来安县半塔镇东北 20 华里左右的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自然村庄,但在上世纪 40 年代,它不仅见证了新四军第二师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历史,而且见证了淮南区党委领导人民抗日、发展经济的历程。

○新四军二师师长罗炳辉

1943 年 2 月,中共中央华中局指示,淮南 ( 皖东 ) 抗日民主根据地内实行党、政、军一元化领导,撤销津浦路东、路西两个区党委,统一成立中共淮南苏皖边区委员会 ( 简称淮南区党委 ) 。二师政治委员谭震林兼任书记,刘顺元任副书记。同时成立了淮南军区,二师师长罗炳辉兼任淮南军区司令员。自此,直到 1945 年 10 月,淮南区党委统一领导淮南抗日根据地内的党政建设和经济文化建设。

在发展生产上,早在 1942 年,淮南根据地军民就积极响应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发出的 "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 的号召,开展大生产运动和互助合作运动。到了 1943 年春耕和夏收时,刚成立不久的淮南区党委就把互助合作运动作为发展农业生产的中心工作来抓,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劳力和畜力严重不足的问题,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后来享有盛誉的 " 骆腾云互助组 " 就是在此时建立的。

1903 年出生的骆腾云是淮北人。年轻时,他带着全家从江苏泗阳县逃荒到来安,后迁至大余郢,以租种地主的土地为生。但因为牛力和人力单薄,常常耕不及时、做不及时,误了农时。就在此时,淮南区党委号召农民组织起来互助生产,以解决农民在发展生产中所面临的耕畜、农具、资金缺乏等困难。骆腾云觉得这是一个好办法,于是他和大余郢的 17 户农民很快办起互助组,骆腾云任组长。

据史料记载,骆腾云互助组一开始有 18 家农户,大多为贫雇农、中农,共有田地 300 多亩。各户劳力有强有弱。由于骆腾云办事公道,善于团结大家,调动了群众的生产积极性,甚至农忙时还能把村里身体有残疾的人都组织起来,干些力所能及的农活。他还建立和健全了周密的生产互助计划与劳动工资分配制度,备受组员欢迎,把互助组搞得很好。不久,互助组扩大到 21 户,耕地扩大到近 400 亩,还有 19 头耕牛。不仅每家每户都多收了粮食。而且,全组 1944 年比上年多养肥猪 27 头,鸡鹅近 200 只,家家户户生活有了改善。

因为发展迅速,骆腾云互助组在 1944 年被评为来安、六合两县模范互助组,并出席了由淮南区党委召开的互助组长座谈会,1944 年 10 月,骆腾云被评为劳动英雄,参加县群英大会。此后,骆腾云互助组越办越好,影响越来越大,成了华中解放区互助合作的一面旗帜。

在骆腾云互助组等的带动下,淮南区所辖范围内互助生产发展迅速,仅仅来安县在 1944 年秋就建立互助组 3909 个,参加的农户有 12545 户 …… 这为打破敌人经济封锁、改善根据地军民生活、迎接战略反攻的到来,创造了物质条件。

○淮南区军民在劳动(资料图片)

" 要用钱使淮南票子 "

我们知道,抗日战争是一场持久战,需要人力、物力、财力支援。抗日根据地只有建立自己的财政金融体系,发行货币,发展生产,才能做到自力更生,保障供给。在这样的背景下,早在 1942 年 2 月,淮南银行就在盱眙县葛家巷(今安徽天长市张铺乡)成立。而随着淮南区党委的建立,淮南银行特别是淮南币的发行,为根据地建设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促进了生产和贸易,增加了财政收入,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淮南根据地与日伪控制区接壤,对伪币的斗争十分复杂。要从实质上让淮南币成为本位币,淮南抗日根据地首先采取以伪制伪的对策,即先掌握一部分伪币,伪币升值时大量抛出;伪币跌落时就排斥伪币,使伪币信用日益降低,这样一来,日伪币很快在境内绝迹。而为根本摆脱法币贬值的影响,建立以抗币为本位币的体系,淮南区党委决定从根据地中心向边缘区逐步停止法币流通,最终,淮南币成为根据地内的本位货币,得到老百姓认可。

据史料记载,淮南银行先后 3 期印制发行淮南币 1 角、5 角、1 元、5 元、10 元、100 元 6 种面额 24 种版别,累计发行总额为 3880 多万元。为了加快根据地经济发展,淮南银行积极发放各类贷款,主要有农业贷款和工商业贷款。农贷包括耕牛、种子、水利、植棉、植麻、垦荒等项目;工商业贷款主要贷给公营、合营企业和手工业、合作社等,帮助因缺少资金而停业的油坊、手工作坊业主、小商店得到必需的周转资金,让他们尽快恢复生产,提高自给能力。

○淮南银行发行的淮南币

这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淮南银行还曾授权来安县的 " 杨言德合作社 " 发行 " 直一区民众合作社兑换券 ",在县境流通。

当时为何要发行兑换券呢?这里就不得不提到当时的一种重要物资——棉纱。棉纱是日伪占领区对根据地封锁的重要物资,一度造成根据地内纺织厂原料紧缺。为自力更生解决这一问题,来安县 " 杨言德合作社 " 响应淮南区党委的号召,大力发展手工纺织。由于合作社资金不足,便向淮南银行申请贷款,最终报请淮南银行批准,印制发行了 58 万元 1、2、5 角券小额兑换券,合作社用这笔贷款打造纺车 750 辆。随后,淮南银行又给予流动资金贷款支持合作社收购棉纱,打破敌人的封锁,推动了根据地纺织业的发展。

淮南币的发行,大大促进了根据地的工农业生产和商业贸易,使根据地内物资丰富,市场活跃,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例如,淮南地区定远、凤阳一带盛产烟叶,为发展烟草工业,新四军第二师供给部开办了新群烟草公司,生产 " 飞马牌 " 香烟,日产 2500 条以上,资金达 1 亿余元(旧币), 每月生产 " 飞马牌 " 香烟 1500 箱。" 飞马牌 " 烟大量出口到敌占区,换回根据地紧缺物资,也增加了财政收入;天长县铜城镇的天高农具厂,共吸收股金 159 万余元,仅在 1944 年 7 月至 11 月就出售大小农具和家庭生活用具近万件,金额为 317 万余元,除去各项开支和存货,净利为 51.6 万余元。难怪当时民间曾流传这样一句顺口溜:" 要吃饭拉米糙子,要用钱使淮南票子。"

大众文艺激发民众抗日热情

和所有的抗日根据地一样,淮南区党委从建立后就一直重视文艺宣传工作,并以此激发民众的抗日热情。因此,当时的淮南抗日根据地文艺演出气氛热烈。

据史料记载,当时活跃在来安地区的大众剧团曾根据刚破获的一起敌特在连队组织叛逃的案件,创作两幕小剧《一念之差》,新剧本编写出来后,选用什么样的曲调,颇有一番争议。有人提议用泗洲小戏,有人主张用河南坠子。团长张泽易则认为,这些曲调都很好,但缺乏广泛群众基础,不可能被皖东群众所接受,坚持要用路东一带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的洪山戏。有人担心洪山戏是为祭祀拜神所用,即使有些剧目也是宣传封建迷信的唱本,演现代戏不太适合 …… 争论相持不下,后来罗炳辉 " 一锤定音 "," 曲调都是人编的,它能为祭神拜佛用,为什么就不能为抗日宣传服务?" 于是,《一念之差》为了配合上午召开的公审大会,晚上就演出了,受到领导、群众一致称赞。

1943 年 12 月,华中局决定以淮南路东地区为实验区,从报刊和戏剧创作两方面着手,探索为工农兵服务的新途径。淮南区党委及路东专员公署先后召开文艺座谈会和民间艺人代表大会,交流对民间艺术进行改造的经验,淮南苏皖边区文艺活动日益活跃。到 1944 年底,淮南路东地区共有农民剧团 300 多个,群众戏剧工作者 1000 余人;天 ( 长 ) 高(邮)办事处 1944 年 9 月举行了一次文艺会演活动,参加演出的剧团达 80 多个。

从 1943 年 2 月建立,到 1945 年 10 月奉命撤销。淮南区党委领导淮南地区军民大力开展淮南抗日根据地建设,支持新四军第二师抗战,特别是在经济建设方面,不仅创造了华中解放区互助合作的旗帜——骆腾云互助组,而且让人民做到了 " 要用钱使淮南票子 "。

合肥晚报 ZAKER 合肥记者 程堂义 王伟

相关标签

区党委 新四军 军区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