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徽州工委到皖南特委,再到皖南秘密特委;从秋浦雁落坡到祁门西坑、歙县小练村,再到屯溪老街、歙县潜口及江北无为 …… 虽然名称和地点在不断变化,但革命薪火接续传递,永不熄灭。皖南特委为中国革命,特别是皖南革命所做的贡献是永载史册的。
雁落坡上的中共徽州工委
雁落坡,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意思是大雁飞过落脚的地方,可见其高度和险度。它位于今天的东至县葛公镇红旗岭村。而这里,正是中共皖南特委的前身——中共徽州工委的诞生地。
说到徽州工委的建立,就要说到 1930 年 2 月发生在当时潜山县天堂地区(今属岳西县)的请水寨暴动。1930 年 9 月请水寨暴动失利后,参加暴动的凌霄、鲁国储、刘仲希、李鸿鸣、金步蟾等 60 余人转移到了皖南山区,他们以教书、做小生意、行医、开山等职业为掩护,继续开展革命活动。而当时的皖南地区,由于山高林密,交通闭塞,党的工作和党的组织发展相对薄弱。据史料记载,到 1931 年 6 月,徽州 10 个县中仅 7 个县有党的组织。而就在这一年,赣东北的邵式平、周建屏率领红十军攻克秋浦县城,并成立了红军局。这些都为鲁国储等人在皖南建立和恢复党的组织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为了全面恢复建立皖南党的工作机构,1931 年 11 月 10 日,在当时的秋浦县雁落坡建立中共徽州工作委员会。据东至县葛公镇红旗岭村相关人员介绍,之所以选择雁落坡,是因为这里属于仙寓山山脉,位于祁门、石埭、秋浦三县交汇之处,国民党统治力量薄弱,地势险要,森林茂密,只有几条狭窄的小路通往山外,进可攻,退可守。
○中共徽州工委建立地雁落坡
徽州工委建立后,主要在皖南和皖赣边界地区进行秘密活动,发展党员,建立党的组织。先后辖贵池、秋浦、东流、祁门、黟县、歙县、休宁、太平、石埭、旌德、绩溪、浮梁、鄱阳、彭泽等 14 县的党组织。同时领导农民暴动、学生罢课斗争、策动兵变、反土豪劣绅斗争。
这些暴动和斗争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和封建地主的地方武装,扩大了党的影响,为创建皖赣边新苏区奠定了基础。" 这些斗争主要包括:组织贵秋东反土豪劣绅斗争、领导祁门县南坑暴动、领导秋浦县九二〇暴动、策动屯溪兵变等。" 据东至县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相关人员介绍,这其中有两项斗争比较有影响,就是策动祁门国民党 57 师起义和领导省立二中罢课斗争。
○位于东至的中共徽州工委纪念馆
徽州工委领导的革命斗争
1932 年 4 月,刘仲希化名乙黎参加徽州工委,任执委兼管兵运、妇运和学运工作。为了革命需要,他经常出入祁城国民党驻军 57 师和县商团之间,同国民党军官和商团人士拉上关系,并在 57 师某团内部发展党员 10 余人;县商团内部也有了共产党员。这些都为下一步开展兵运工作打下一定基础。这年 10 月,徽州工委再派刘仲希到祁门县城与地下党联系,商谈兵变事宜。恰在这时,为地下党送信的方保伢被捕。他供出了刘仲希等人,致使刘仲希刚到县城就被捕了。国民党一面加强防范,一面加紧搜捕。隐蔽在祁城轿行内的地下党员王明扬得知消息后,连夜赶到徽州工委汇报了情况。为了机关的安全,徽州工委立即撤离。虽然策动国民党 57 师的起义未达到预期目的,但仍然引起不小震动,进一步扩大了革命影响。
而领导省立二中罢课斗争则发生在 1932 年 11 月 15 日。这一天,位于休宁县的安徽省立第二中学学生因学校扣发高师三班毕业生外出参观和实习经费,引起学生的公愤和对抗行动。据东至县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相关人员介绍,省立二中是皖南当时著名的学校之一。为扩大斗争的政治影响,在徽州工委的领导下,工委宣传部长王宪以校友的身份参与活动,并与该校历史教师、地下党员范治农,地下党员、学生朱道煌等人组成罢课领导核心,揭露学校当局侵吞学生水锅费和多收书籍费等贪污行为,激起学生的愤怒,并向校方提出质问和抗议。" 罢课领导核心召开学生大会并选举大会主席。由于校方一再阻挠拖延,无视学生的正当要求,罢课学生控制发电房,熄灭电灯,敲起大钟,砸了校长室的门窗 …… 最后在省教育厅的干预下,才调派 10 个武装中队进校,以武力维持秩序,并开除了 10 多名罢课斗争中的骨干分子。历时两个多月的罢课斗争虽然被国民党反动派镇压下去,但这次学潮在皖南学生运动史上写下光荣的一页。"
由于策动国民党 57 师起义工作失利,1932 年 10 月,徽州工委决定将工委机关从秋浦经祁门西坑,迁至歙县小练村。因地缘相近,徽州工委在不久后改为隶属闽浙赣省委领导。为加强对徽州工委及其所属党组织的领导,1932 年 12 月,闽浙赣省委将中共徽州工委改为中共皖南特委。自此,皖南特委登上了历史舞台。
○中共徽州工委纪念馆内景
只不过,刚成立的皖南特委就遭到了不小打击。1933 年 5 月底,皖南特委在小练村召开各地负责人会议,突遭国民党军警包围,40 多名党员干部惨遭杀害,特委机关破坏严重,皖南革命形势一度进入低潮。
老街上的 " 合记春号 "
屯溪老街世人熟知,就在老街的 69 号,一座承载厚重红色历史的革命遗址显得格外耀眼。这是清朝后期兴建的一幢砖木结构的二层临街楼房,房屋前后三进,前店后宿格局。前店原为 " 合记春号 " 药店,而后屋就是中共皖南特委机关驻地。
○位于屯溪老街的中共皖南特委旧址纪念馆
我们看到,虽然经过了提升改造,但二层楼房还是显得古朴典雅,特别是正门上悬挂的 " 中共皖南特委旧址纪念馆 " 黑底镏金馆名,更是在鲜艳的党旗下熠熠生辉。1933 年冬,为配合中央苏区反 " 围剿 " 斗争,巩固扩大闽浙赣根据地,闽浙赣省委派省总工会秘书长李杰三到屯溪,秘密重建了皖南特委,机关就设在今屯溪老街的 " 合记春号 " 药店。这里一度成为皖南和皖浙赣边区人民革命斗争的领导中枢。
" 早在 1932 年底,皖南特委划归闽浙赣省委组织序列后,时任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后任省委书记的方志敏就十分重视皖南特委工作。" 中共屯溪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主任汪华红在接受采访时说。
据汪华红介绍,1934 年 1 月,闽浙赣省委举办了白区工作训练班,为开展白区工作培训了干部。训练班结束,为加强对皖南特委的领导,方志敏就派张金载、刘毓标等人前来屯溪。" 出发之前,方志敏亲自找他们谈话,说皖南有个秘密特委,到皖南以后,要把工作重点放到农村去,发动广大农民创立游击根据地,以便将来把皖南、浙西和闽浙赣连成一片。"
在这期间,皖南特委开展了多项工作,先后辖歙县、石青太、太平、宣宁旌泾、泾旌宁宣、贵秋东、祁秋贵等 7 个中心县委,11 个县委和 11 个相当于县一级的区委 ; 一个浙西工作委员会和皖南红军独立团。还在上海唐山旅馆设立了联络站,派交通员王春茂以旅馆服务员的身份,负责皖南特委与上海临时中央局的联络工作。" 特别是在 1934 年 8 月,领导了柯村武装起义,后建立了皖南第一个苏维埃政府。意义深远。" 汪华红说。
○ " 合记春号 " 药店中的处方
皖南第一个苏维埃政府
1934 年 7 月,在皖南特委的领导下,太平中心县委召开会议,决定在发动农民抗租平债的基础上进行武装起义。8 月中旬,由于消息泄露,中心县委决定提前起义," 从 8 月 21 日深夜到 22 日凌晨,杨家墩、新棚、柯村一带的 3200 多农民在 100 余名党员的组织与带领下,举行全面起义。各村农民团和赤卫队手持大刀、长矛、土枪向当地土豪劣绅发动攻击,镇压了一批豪绅,推翻了当地国民党基层政权。起义取得初步胜利。" 据汪华红介绍,9 月初,闽浙赣省委派出的红军游击大队在攻打祁门县城以后,由宁春生带领,进入柯村地区,击溃了国民党太平县保安队,起义战果进一步扩大。广大劳苦群众开仓分粮,烧毁地契债据,张贴标语口号 …… 村村户户红旗招展,男女老少喜气洋洋。
柯村起义成功后,太平中心县委及时召开扩大会议,研究党组织的发展和苏维埃政权建设问题。1934 年 10 月,皖南苏维埃政府在柯村成立,宁春生任主席,方再兴任副主席。下设财政、供给、土地、裁判(又称肃反委员会或保卫局)、交通、印刷、文教、修枪等 8 个部。各县、区、乡也相继建立了苏维埃政权。至此,东起黟县方家岭、西至祁门赤岭、南至祁门历口、北抵石埭的方圆百余里的皖南苏维埃区域形成。
○皖南苏维埃政府使用的钱币、红色股票及土地证
" 皖南第一个苏维埃政府建立后,加强了武装建设,以宁春生带来的红军游击大队为主体,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皖南游击大队。县、区、乡也建立了游击武装。" 汪华红说,皖南苏维埃政府在进行党、政、军建设的同时,还领导农民进行土地改革,贫农、雇农和红军家属分好田,富农分差田,地主及外逃人员不分田。" 在以柯村为中心的东西 50 里、南北 30 里的范围内,有 600 多户、3200 多人分到了土地,每人平均 2 亩多;而且苏区还使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发行的货币。"
1934 年 12 月初,为有效减轻中央苏区第五次反 " 围剿 " 的军事压力,策应中央主力红军长征,中央指示,由方志敏担任军政委员会主席的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 ( 红十军团 ) 第二次进军皖南。在皖南苏区柯村,方志敏召开会议,决定改组皖南特委,把皖南苏区转为游击区,特委机关随之转移。同时,将红十军团侦察营留下,与宁春生率领的皖南游击大队 300 多人合编组建皖南红军独立团,以黄山为中心,坚持游击战争 ……" 合记春号 " 药店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闽浙赣省委旧址中的方志敏卧室兼办公室
抗日烽火中的中共皖南特委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皖南特委的革命薪火继续传递。在中国共产党的倡导和推动下,国共合作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新四军组建后军部进驻岩寺。为了传承红军光荣革命传统,推动日益高涨的民众抗日救亡运动,1938 年 4 月,陈毅指导在歙县潜口再次组建中共皖南特委。8 月,皖南特委随新四军军部迁往泾县云岭。" 这时期的皖南特委隶属中共中央东南分局,统一领导皖南地区的党组织活动。" 汪华红说。
在皖南特委的领导下,1938 年 5 月,安徽省民众总动员委员会皖南办事处在屯溪成立,一批共产党员和进步青年分别在动委会以及各种抗敌协会中,积极开展党的活动和抗日救亡宣传。1939 年 2 月,中共屯溪工委成立。同时,各个中学和抗日救亡团体中先后成立党的组织。5 月,国际友人路易 · 艾黎来屯溪考察,并作了《中国工业合作运动之要义及其发展》的演讲,推动安徽第一个 " 工合 " 事务所和 " 工合 " 浙皖办事处在屯溪成立。特别是 " 工合 " 讲习班开办,使由上海、浙江、安徽等地转来的共产党员和进步青年,通过学习,借 " 工合 " 学员身份,深入皖南各地,进行抗日宣传和党的秘密工作。
○中国工农红军皖南游击大队受到群众欢迎(油画)
1940 年 12 月,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的反共逆流逐步升级,中共皖南特委机关北撤至江北无为县境内;但为继续领导皖南地区党的工作,中共中央东南局在休宁县成立中共皖南秘密特委,下辖泾旌太、徽州、南芜宣、铜繁芜 4 个中心县委。这期间,胡明、刘奎领导的黄山游击队开辟了多块游击根据地。1941 年皖南事变后,中共中央华中局撤销了皖南秘密特委,而在无为县白茆洲重新组建了中共皖南特委,统一领导皖南和无为等地党的工作及敌后抗日斗争,一直坚持到 1942 年 4 月。
从徽州工委到皖南特委,再到皖南秘密特委;从秋浦雁落坡到祁门西坑、歙县小练村,再到屯溪老街、歙县潜口、泾县云岭及江北无为 …… 虽然因为革命斗争的需要,皖南特委的名称和地点在不断变化,但革命薪火接续传递,永不熄灭。皖南特委为中国革命,特别是皖南革命所做的贡献是永载史册的。
合肥晚报 ZAKER 合肥记者 程堂义 卫晓敏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