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 年 10 月,中共长淮特委在蚌埠建立。蚌埠是水陆交通枢纽,土地革命时期又是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的北方门户。在成立后不到两年的时间内,长淮特委在白色恐怖下开展革命斗争,可歌可泣。
影响较大的中共秘密组织
延安小区是蚌埠市龙子湖区东风街道的一个居民区。和所有的城市居民一样,这里的居民过着普通而又祥和的生活。但他们不知道,90 多年前的上世纪 30 年代,这里曾是淮河两岸规格最高、影响最大的中共秘密组织——中共长淮特委机关所在地。
" 为支援鄂豫皖苏区红军反‘围剿’斗争、进一步加强军事重镇蚌埠及其周边地区的工作,1930 年 10 月,当时的中共江南省委决定,成立中共长淮特委,特委机关就秘密设在居民区中。" 中共蚌埠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副主任郭照东说,中共长淮特委成立,先后领导淮河两岸凤阳、定远、盱眙、五河、灵璧、泗县、阜阳、寿县等 13 个市县党组织,蚌埠因此成为淮河两岸人民进行土地革命斗争的指挥中心。特委首任书记是陈履真。1931 年 6 月陈履真调往上海,朱务平接任特委书记。长淮特委 1931 年 1 月之前隶属中共江南省委领导;之后因江南省委撤销,改属江苏省委领导。
○中共长淮特委旧址
长淮特委建立后,就积极发展蚌埠的党、团及群众组织。据党史资料记载,1931 年特委就在蚌埠码头、铁路、工厂及学校内发展党员达 60 名,组成 8 个支部,并建立了蚌埠铁路工作委员会及共青团组织等;在所辖县区,先后建立、改组并恢复了凤阳、凤台、阜阳、定远、盱眙等县委,先后领导 2 个工委、8 个县委、14 个区委、123 个支部,有党员约 2000 名,为组织开展群众运动提供了坚强保证。
为开展宣传工作,长淮特委于 1930 年底创办了蚌埠地区第一张党报《红旗报》,并提出 " 应组织一委员会管理,内容应注意本市及外县的工、农、士兵、贫民斗争 …… 红军苏维埃的消息论文,要将党的策略简要说明 "。据郭照东介绍,《红旗报》每期油印数百份,秘密转送各地党、团组织散发。除此之外,特委还曾举办小型短期训练班培训干部,增强党的战斗力量。
长淮特委的主要活动
我们知道,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蚌埠是处于水陆交通枢纽的重镇,是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的北方门户及进攻鄂豫皖苏区的基地。因此,长淮特委建立后的主要活动,都是在极其险恶的环境下展开的,呈现出鲜明特点。
蚌埠产业工人较多,长淮特委建立后,就在铁路、码头、黄包车、航船工人中开展活动,积极组织工人开展斗争。1931 年春,特委领导码头、黄包车、毛巾厂、卷烟厂的工人,发动了要求增加工资和减少租税的斗争,先后取得了胜利。" 特委书记朱务平曾亲自领导蚌埠宝兴面粉厂的罢工斗争,取得胜利后组织了工会。" 郭照东说,为了加强对铁路工人运动的领导,长淮特委建立时就成立了蚌埠铁路工作委员会,由时任特委书记陈履真亲自负责。" 铁路工委还在铁路场、站建立赤色工会小组,发动了要求供应取暖用煤和争取合理休息时间的经济斗争。"
在长淮特委领导的工人斗争中,有两次影响较大。第一次是 1931 年大水灾后,特委领导了凤阳临淮关淮上火柴公司工人为要求补发涨水期间的工资举行的罢工,迫使公司答复工人条件后复工,并由工会监视公司当众焚毁了滥发的 " 地方流通券 ";第二次是 1931 年春,淮南大通煤矿 1000 多名矿工,因和护矿队冲突引起斗争,罢工 3 天。长淮特委派员前往开展工作,在工人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除了组织工人运动外,长淮特委还加强了对农民运动的领导,先后组织发动了寿县瓦埠湖、凤台黄家坝、定远吴圩、盱眙西高庙、凤阳梁家岗、灵璧大山等农民暴动。一时,淮河两岸旌旗猎猎,革命风暴风起云涌,充分显示了广大农民组织起来的强大威力,极大震慑了地方当局的嚣张气焰。
上世纪 30 年代,进步青年学生也是革命的重要力量,因此长淮特委建立后积极推动青年学生运动的开展。1931 年 1 月,怀远县建立了直属长淮特委的共青团特支,发展团员达 23 人;1931 年春,长淮特委先后在省立蚌埠第二乡村师范、第七职业中学和江淮中学及淮河北岸的小蚌埠农村,分别发展建立了团支部和小组,并于 1931 年 6 月建立了长淮团特委。
" 当时发生了一件事,按现在的说法是‘感动中国’。" 郭照东说,九一八事变后,当得知马占山将军率部在黑龙江孤军抗日的消息,江淮中学共青团组织在长淮特委的领导下,号召组织蚌埠江淮中学义勇军 " 援黑队 " 北上抗日。11 月 22 日下午 3 时," 援黑队 " 出发去车站准备乘车,但校方劝阻,车站不准许登车,学生们卧轨阻车,表示 " 援黑 " 的决心。最后,17 名学生登车北上抵达北京,受到张学良将军的接见和嘉奖," 援黑队 " 又从北京坐车到天津,取道锦州,计划步行去东北支援抗日。1931 年 11 月 30 日《北平晨报》以《江淮勇士奋斗到底》的文章,报道了 " 援黑队 " 在北京的活动,"……17 人之力量,虽十分薄弱,但愿尽一份国民之力,且思引起中国全体民众之奋起,继我队而赴国难,中国或有一线希望 "。" 江淮中学义勇军‘援黑队’的义举,大大震撼了全体中国民众的爱国心。"
○ 1931 年 11 月 30 日《北平晨报》关于 " 援黑队 " 的报道
作为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的北方门户,当时蚌埠一带国民党驻军较多,因此,长淮特委成立后就派党、团员打入军警内部,调查驻军情况,开展兵运工作。这也是长淮特委开展的主要活动之一。
据党史资料记载,1931 年夏,参加泗县石梁河农民暴动、后来到蚌埠的共产党员许海屏,和朱务平建立联系后,打入国民党新编第 20 师郜子举部任中尉书记,之后特委又派党员王亚箴、张小鲁等打入该部,发展了七八人入党,建立了由许海屏任书记的中共特支。1931 年春,朱务平和驻蚌埠国民党军队某连的一个士兵建立关系,后来发展他和该连连长等人为党员,建立了一个支部,下半年该连被派赴苏区攻打红军时,他们就投奔苏区参加了红军。1932 年夏初,盱眙举行西高庙起义后,江苏省委就指示长淮特委," 必须抓紧布置 …… 在 12 师和省警备队积极进行工作,组织兵变 "。当时在附近的明光镇国民党驻军中有党的组织,长淮特委即派人前往发动兵变,计划支援盱眙西高庙起义。
○中共长淮特委首任书记陈履真
连续三次遭到破坏
在白色恐怖的笼罩下,长淮特委采用隐蔽的方式扩大党的队伍,进行革命斗争。" 但由于叛徒出卖,长淮特委在 1932 年连续三次被破坏,特别是第三次,特委书记朱务平等人被捕,导致特委活动终止。" 郭照东说。
史料记载,1932 年 3 月,曾在蚌埠工作的南京市委军委书记路大奎被捕叛变,带领敌特到蚌埠,致使特委组织部长、妇女部长等被捕。6 月,由路大奎发展的党员张彩友在南京叛变,又一次造成特委宣传部长、团特委书记等多人被捕。8 月 26 日,特委军委书记刘平 ( 刘小平 ) 到南京投敌叛变,30 日,刘平带领国民党宪兵司令部军警在蚌埠、临淮关、凤阳、怀远大肆搜捕共产党人。特委书记朱务平、凤阳县委书记赵连轩等 80 多人被捕。朱务平、赵连轩等 20 人被杀害在南京雨花台。
○中共长淮特委英烈就义图
据郭照东介绍,长淮特委遭受破坏后,1932 年 10 月,中共江苏省委计划在蚌埠重建中共长淮临时特委,恢复长淮地区党的组织,但因敌人连续破坏,组织恢复工作未能成功。到 1933 年春,中共徐州特委根据江苏省委指示,曾派人到蚌埠联系恢复组织,又因形势继续恶化,最终未能恢复。
" 长淮特委在白色恐怖下坚持斗争近两年,开展了许多革命活动,打击了敌人的反动势力,一定程度上支援了鄂豫皖苏区红军反‘围剿’斗争,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 郭照东说。90 多年过去了,如今在蚌埠,当年的长淮特委旧址已经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鳞次栉比的居民楼和枝叶繁茂的一排排广玉兰,静静地向人们诉说着昔日的红色传奇 ……
合肥晚报 ZAKER 合肥记者 程堂义 王伟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