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树是岁月的见证者,是有灵性的。东出安定城十五里,大坪贾河湾东梁山头的左公柳即是这样的一棵百年老树。
前些日子和好友相约去看左公柳,根据记忆中的大概位置沿着公路寻找未果,只得折回一段,隐约看到不远处的山头上,有一棵大树倒在上面,有朋友惊呼,那正是左公柳。附近的群众说,老柳树的主干很早前就干枯了,倒下可能是遭遇了雷击。没有人知道大树倒下的具体日期,仅有一个大致时间,应该是在两年前的初夏。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有人考证,大坪贾河湾梁头这棵老柳树才是真正的左公柳,而且是安定境内一直到两年前唯一存活的左公柳。除了左公柳的称呼外,贾河湾当地人也将这棵老柳树叫做东梁树。不论左公柳还是东梁树,在当地百姓的心目中,这棵大柳树早已不是作为一棵普通的树的形象而存在,而是一棵有灵性的树,曾一度引得远近不少游客慕名前来,只要对安定历史风物稍有了解,对于这棵左公柳便不会陌生。
" 秦川陇道,塞柳长青 "。能在黄土百丈十年九旱的安定大地上扎根生长已实属不易,更何况在这么高的山头且历经一个多世纪的风雨后依然昂首挺立。一百四十多年前的陇中历经多年战乱和天灾,大多地方已是不毛之地。左宗棠率大军平叛新疆,经会宁进入西巩驿,途经 " 安定八景 " 之一的青岚山,过碾盘从东山入城北上,再从称钩驿北进榆中。面对眼前恶劣的自然环境和人民极端贫困的生活现状,左公不仅写了 " 陇中苦瘠甲于天下 " 的奏章求救黎民于水火,更是亲力亲为在凡大军途经之地大规模植树造林,安抚生民。这位年过花甲,着领平定叛乱之命的老将军,却将改善途经之地生态环境和安抚生民之责一应揽下,大军过处,一百余里的官道两旁,左公身先士卒亲自挥锹铲土,带领士兵仅在安定一县就栽下数以万计的柳树。
(图片来源于网络)
" 昆仑之墟,积雪皑皑。杯洒阳关,马嘶人泣。谁引春风,千里一碧,勿剪勿伐,左侯所植。"" 保护不力唯县长是问 ",当年古驿道上的告示加之《保护左公柳办法》,使得大军过后几十年里,安定境内官道两旁的左公柳长得郁郁葱葱,遮天蔽日,成为黄土高原上一道最亮丽风景。然而经过几十年刀霜剑雨的磨砺和民国时连年大旱及战乱,天灾复加人祸,成千上万棵左公柳在解放前便惨遭砍伐,仅有极少数幸存下来。
大象无形。这棵饱经沧桑的左公柳或许早已模糊了自己的青春华年,但它却从来不曾忘记肩头的使命。一百多年来,这棵左公柳见证了几代大坪人不屈不挠矢志不渝改变家乡贫困面貌的壮举。
谒别左公柳,走出不远又忍不住回头,郁郁葱葱的草木深处,倒下去的左公柳雄壮的灰黑色的躯干正安详地俯卧于天地之间。其实那不是一棵树,而更像是一个身经百战的英雄,一个深沉睿智的思想者,它的身躯或将融入大地,化为泥土,而它的精神注定生生不息,世代存续。
作者 刘玉红
责任编辑丨石雨涵
值班主任丨郭俊宇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