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21-08-12
深晚荐书|在《红皇后效应》中,发现性与人性的演化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人类为什么不是雌雄同体?为什么年轻女人都有纤细的腰身?为什么富有的男人要娶美丽的女人?年轻就等于美丽吗?……

我们或许有很多诸如此类的两性困惑,但很少有人会把性和人性联系到一起。

美国古生物学家瓦伦于 1973 年提出 " 红皇后假说 ",其典故出自童话故事《爱丽丝镜中历险记》——爱丽丝和红皇后拼命向前奔跑,却仍停留在原地,因为周围的景观是和她们一起移动的。爱丽丝跑得越快,世界随之更新的速度也越快,她的进步也越小。英国知名科普作家马特 • 里德利的《红皇后效应 : 性与人性的演化》一书,借用 " 红皇后假说 ",从进化角度破解了性的起源,探讨了性选择是如何塑造物种多样性和人类心智的,两性博弈是如何塑造人性的,如此种种问题。

或许我们可以从三个问题来理解《红皇后效应 : 性与人性的演化》:红皇后效应讲的是什么?为什么人类既如此相同却又各具特色?爱是理性的吗?

红皇后效应认为,所有的进步都是相对的。为了将自己的基因延续下去,生物不得不拼命进化,但敌人、对手也在不断进化,生物进化就像在跑步机上跑步一样:不进即是倒退,停止等于灭亡。

为什么人类既如此相同却又各具特色?虽然地球上的人类拥有不同肤色、分属不同的种族、外表也千差万别,但我们拥有共同的特质(人性):开心了会笑、难受了会哭,会思考、会害怕、会吵架和撒谎等,即使与世隔绝 " 蛮人 " 也与现代人有着相同的笑容与悲伤的表情。而这一切都源于有性繁殖—— " 性 "。人类通过性的基因传递保持了共同的特性,但又因为基因不同而拥有截然不同的外貌。如果不了解性的演变,便难以理解人性的进化。

爱是理性的吗?"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情深 ",爱情当然是感性的。真的是这样吗?但残酷的是,所有爱情都是经过反复衡量才做出的选择,就算水性杨花的女人,也不会无缘无故献出自己的身体。生物的性选择需要付出巨大的成本和代价,进化出两种性别,决不是为了浪漫。无论男女,都在寻求自身生殖利益的最大化的途径,恋爱、结婚、生育后代等环节充满了博弈。而浪漫只是掩盖两性博弈策略的假象。了解了这些,回头再看看 " 女人拜金、男人重貌,富人偏爱男孩、穷人喜生女孩,男性更挑剔、女人更瘦弱 ……" 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悟。

在作者看来,所谓人性,其实就是两性博弈的具体表现形式。这个观点未必全面,却不失为理解人性的重要切入点。要想充分认识人性,本书将是不错的选择。

《红皇后效应 : 性与人性的演化》

(英)马特 · 里德利 著

重庆出版社

2021 年 7 月出版

深圳晚报记者 刘莉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