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 " 公交都市 " 是现代城市发展的方向 , 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有效举措。 8 月 9 日,交通运输部官网发布《交通运输部关于命名太原市等 7 个城市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的通报》,决定命名 7 个城市为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兰州市在列。
记者在兰州市交通委获悉,2013 年我市向交通运输部申报创建 " 公交都市 " 示范城市,2014 年 8 月,交通运输部正式批复兰州市为第二批 " 公交都市 " 建设示范工程创建城市。2021 年 8 月 9 日成功入列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自 2013 年创建工作启动以来,全市认真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战略,积极践行公交引领城市发展理念,坚持以轨道交通和快速公交为骨干、常规公交为血脉、城乡公交为延伸、慢行交通为末梢、水上公交为特色,全力打造 " 五位一体 " 的立体公共交通体系。
破解发展难题统筹安全发展
为创建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兰州市交通委特成立兰州市 " 公交都市 " 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和创建 " 公交都市 " 迎检工作指挥部,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协调推进各项创建工作,将 " 公交都市 " 创建作为全市重点工作进行安排,将公交发展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先后编制中心城区公共交通专项规划、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规划、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等一系列公交发展规划,出台了《加快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快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的实施意见》《城市公交运营服务绩效考核办法》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为公共交通优先发展、规范发展提供了政策保证。
进一步优化全市公交票制票价制度,推动公交票制票价改革;划设公交专用道,优化交通组织,积极保障公交优先通行;通过列支专项、划拨资源、协助融资等方式补贴扶持公交运营;优先考虑公交用地供给,积极推进港湾式公交站点建设,完善城市路网系统,有效夯实公共交通基础。
通过不懈努力,我市 " 公交都市 "3 类 32 项创建指标中,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公共汽电车线网比率、万人公共交通车辆保有量等 19 项指标超额完成,公共交通站点 500 米覆盖率、绿色公共交通车辆比率等 11 项指标全面完成,公共汽电车责任事故率、公交专用道设置率 2 项指标基本完成,兰州公共交通多项发展指标位居全国前列,面貌形象焕然一新,公共交通系统实现全面升级。
运营保障及行业管理能力更加完善
记者在兰州市交通委获悉,截止目前,兰州市公交运营线路总里程达到 4700 公里,运营车辆 3189 台,日均客运量 185 万人次,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到 68.3%,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不含步行)达到 63.8%,各项发展指标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全市公交车年均客运量 21.53 万人次 / 辆、单车运营里程每标台 5.12 万公里、单位运营里程客运量每万人次 3.426 万公里,车辆利用率和运输效率在 36 个省会和中心城市中排名前列。
轨道交通 1 号线累计安全运营 774 天,完成客流量 1.27 亿人次,开行列车 21.56 万列次,运营总里程 480.45 万列公里,正点率 99.99%。据调查数据显示,兰州在全国 50 个城市中绿色出行意愿排名第一,公共服务满意度十大城市中排名第五。
同时,兰州市不断创新方式,鼓励社会参与坚持共建共享,通过媒体宣传与实地宣讲相结合,借助公益活动和学术交流,倡导 " 公交优先发展、公交引领发展 " 和 " 优选公交、绿色出行 " 理念。鼓励市民多方位、多渠道、多层面参加创建活动,承办了 2017 年全国 " 公交出行宣传周 " 启动活动,创新开展 " 绿色出行宣传月 "" 公交出行宣传周 "" 我的公交我的城 " 和 " 文明交通畅通提升行动 ",使公交出行、低碳出行成为市民日常出行的第一选择。
深化公交改革智慧服务能力逐渐升级
近年来,我市始终将公交引领城市发展理念贯穿工作始终,积极构建轨道交通、快速公交、常规公交线网布局与城市规划、土地利用有机融合、相互促进的联动机制,建成公交专用道 129.3 公里,在轨道和公交走廊沿线规划建设了轨道 · 城市曙光、万达茂、兰州中心、鸿运金茂等一批大型综合项目。同时,强化交通枢纽、轨道站点周边城市资源配置,引导城市人口、就业岗位集聚,逐步形成公交枢纽、轨道站点与城市开发紧密结合的城市发展模式。
坚持将优化监管机制、提升管理水平作为公交服务提质增效的主要抓手,不断深化公交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完成 365 辆个体挂靠公交的国有化收购改造,从根本上解决长期以来挂靠经营公交服务质量差、设备水平低、运营管理乱的行业弊端。在完善兰州公交集团主营市内公交的同时,引导市属国有企业组建城乡公交运营公司,开展远郊区县的城际城乡公交运营,实现 " 一城一郊 " 相互补充的良性经营格局。
积极推进 " 互联网 + 公共交通 ",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应用示范工程通过验收,实现重点线路电子智能站牌全方位覆盖," 爱兰州 "" 车来了 " 等多款公交智能服务 APP 全面推广,与近 300 个城市公交 IC 卡实现互联互通,微信、支付宝、银联便捷乘车功能全部开通,5000 余台三维便民服务终端、1285 个智能共享充值机布局基层社区,公交乘车非现金使用率由 2012 年的 18% 提高到 2019 年的 86.9%,城市公交智能化管理效率和公交出行信息化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公交能力提升低碳绿色能力全面加强
记者了解到,兰州市交通委紧盯公共交通创新发展导向,深入打造个性化、差异化、多元化、立体化公交服务体系,累计开通城际公交 25 条、城乡公交 46 条,在居住分散的农村偏远山区,积极探索发展预约定制式 " 微公交 ",开通微公交线路 25 条,城乡公交线网总里程达到 3,658.9 公里,年客运量 4519.9 万人次,基本建立了县、乡、村有机衔接的 " 全域公交 " 网络体系,实现了建制村公交覆盖率 100%,全面破解了远郊区县、偏远山区群众乘车难、出行难的历史难题。
同时,大力推广定制公交客运模式,累计开通商务通勤、展会专线、高峰快线、购物专线等定制公交线路 28 条。延长主城区 98 条公交线路夜间服务时限,建成西起西沙大桥、东至天水北路的黄河滨水健身步道 20 余公里,打造具有兰州特色的近水城市慢行交通系统。充分利用 " 黄河穿城 " 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做足 " 黄河文章 ",在西北地区率先开通具有城市特色的水上公交巴士线路 3 条,投入 30 座巴士船舶 10 艘,年均运送乘客 22 万人次,有效缓解地面交通压力,在丰富城市公共交通服务体系的同时,形成集通勤出行、观光旅游、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出行方式。
始终将绿色低碳出行作为公共交通发展的重要目标,着力打造 " 快捷、舒适、安全、绿色 " 的出行服务模式,公交出行吸引力逐年提升。优化城市限行措施,多措并举鼓励市民选乘公交出行。科学引导投放共享单车,覆盖城区人流密集区域,零距离接驳公交站点,单车日均骑行周转率达 6.8 次。积极推广使用新能源公交车,累计投放新能源公交车 1870 台,建成 5 个天然气加气站,28 个充电站、193 个充电桩,全市 3189 台公交车绿色清洁能源使用率达到 100%。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何怡璇
编辑丨李雪岚
责任编辑丨石雨涵
值班主任丨郭俊宇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