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不能忘怀,在我的怀抱中,长眠着很多红军战士,他们用年轻的生命,持续为我输入信念之钙、精神养分,弹奏出高原儿女对生命的歌咏,成为革命岁月凝练的红色文化精华。
我是甘南,这当中,最让我情不自已的,是那场残酷激烈的旧城保卫战 ……
1936 年 8 月 14 日,红四方面军占领临潭新城后,红军前敌总指挥徐向前命令第十师和妇女独立团向洮州旧城疾进,准备攻占旧城。
8 月 20 日,红四方面军十师和妇女先锋团拂晓突至旧城。当时旧城商团组成的所谓 " 铲共义勇团 " 固守旧城,在城外各山头修筑防御工事,阻击红军。红军到达旧城后,一举攻下瓦窑坪和双坟堆,第二天又夺取了旧城西面屏障西风山和大坡山,占据了东面之屏障大湾山梁的大墩山,继而攻占了旧城,随后又攻占了古战、卓洛等乡。
红四方面军四军十师和妇女先锋团占领旧城后,遭到马步芳部马彪旅的猛烈反扑,红军在旧城郊口、八龙河一带进行了阻击。1936 年 9 月 9 日,红十师一部经黑措(今合作)北移,敌马彪率部乘机由黑措进犯卓洛。11 日 , 马彪骑兵旅以优势兵力包围了洮州旧城,守卫旧城的红十师 31 团与敌展开激战。当时,旧城城堡外有 4 个炮楼,由三营把守。战斗一开始,就十分激烈。马彪的骑兵马快、兵多、火力猛、枪法好,专打枪眼。炮楼是敌人进攻的重点部位,敌人反复对炮楼冲锋攻击,红军战士英勇迎敌,枪档不住了,就赤膊上阵,拼刺刀,城门口发生一场残酷的血战。
旧城被敌人重兵围得铁桶一般,但红军战士没有一个退却的,子弹打完了,他们就拆城楼上的砖对付敌人。到最后,城上的炮楼都被战士们拆平了,那些炮楼上的红军战士,再也没能撤到城里来。三营的全体人员,除十几个第一批送入城里的伤员外,包括指挥战斗的营教导员和团政委在内,全部粮弹耗尽,英勇捐躯。情况紧急时,所有负伤的战士也全部到城墙上参加战斗。
期间,外围各山头的战斗也异常惨烈,敌人轮番向石岭山、西凤山阵地攻击,尤其是西凤山阵地,成为双方争夺的要点。13 日,马彪部与红军在西凤山发生激战,乘隙进占了三道关卡。西凤山战斗歼敌数百人,迟滞了马彪骑兵的进攻速度。
9 月 14 日 20 时,朱德、张国焘致电徐向前派九军增援。同日,徐向前派九军骑兵部队,由旧城求援的三名战士带路,于第二天拂晓赶到旧城,城里城外里应外合击毙马匪 300 多人。苦撑了 7 天 7 夜后,红军后援部队展开攻势,马彪部屡受重创,旧城保卫战胜利结束。
这是一场我与红四方面军见面之后发动的重大战役!
红军在长征抵达西北高原时第一次遭遇骑兵,由于缺乏作战经验,蒙受了很大的损失。于是,总政治部编了一首《打骑兵歌》,是红军在长征途中最爱唱的歌之一。
" 敌人的骑兵不可怕,沉着应战来打他,目标又大又好打,排子枪快放齐射杀。我们瞄准他,我们打垮他,我们消灭他!"
这首歌在部队推广普及后,有效帮助战士们克服了怕打骑兵的心理,并采用打排子枪的战术,将敌人的骑兵打得人仰马翻。
作为岷洮西固战役计划的一部分,这场战役,红军先后歼敌 2500 余人,俘敌 700 余人,缴获各种武器 2000 余件,整体上粉碎了敌人阻止红军北进的企图,形成了红二、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会师的有利态势。
从西风山红军堡遗址向下望去,一座生机盎然的小型城镇,正以矫健的发展身姿挺立在此。每一条道路、河流、山脊,都好似小城的动脉经络,浑身流淌着的,正是从红色革命中吸吮的血液营养。而以更长线条的历史眼光来看,如果说旧城保卫战再次因战事刷新了人们对这座移民城廓的历史认知,那么跨越近一个世纪后的今天,这个红色标签依然在为现代临潭赋能、鼓劲!
地理经纬的大开大合,成就了我独一无二的生态天赋;革命事业的波澜壮阔,激荡了我初心依旧的红色信念。拂去历史烟云,今天的我正以 " 五无甘南 " 创建行动,开启 " 抢占生态文明制高点、打造绿色发展升级版 " 的崭新序幕,在感受自然的呼吸,把握自然的脉搏,触及自然的本真中,把美丽添在自身颜值上,把希望播在乡间田野上,把业态布在草原大地上,把奉献刻在雪域高原上,把幸福撒在群众心窝上 ……
责任编辑 | 张亚君
值班主任 | 崔凌云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