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一端是城市,一端是乡村,通过无形的网络,优质的教育资源源源不断地涌向青少年。2020 年以来,广东共青团实施乡村青少年健康成长 " 两帮两促 " 行动,其中重点推出 " 青年云支教 "" 定向培优 " 等项目,致力于乡村青少年的学业帮扶,送去知识和陪伴。截至目前,已累计为 3695 名相对贫困户义务教育阶段子女开展学业帮扶,并通过 "1+1 助学 " 项目资助相对贫困青少年 5932 人,为全省乡村学校提供逾 8 万节精品课程,惠及逾 20 万名山区学生。
(" 青年云支教 " 志愿者开展一对一线上辅导)
缩短心灵距离,既是师生也是好友
前几天,华南师范大学大二学生钟雨杏又收到了一份阅读随笔,逐字逐句阅读后,她细心地批注并回复。这份随笔的作者叫张春娴,来自云浮市长岗坡中学,她和钟雨杏的缘分始于 " 青年云支教 " 项目。
一年前,钟雨杏看到校团委宣传的 " 青年云支教 " 项目,报名成为了志愿者,利用休息时间为乡村孩子上课。通过基础情况筛选、匹配,钟雨杏当起了 " 云端上的老师 ",主要为张春娴辅导语文。" 老师非常有文采 ",这是张春娴的第一印象,令她很是佩服。
以前,文言文翻译是张春娴最头痛的一道题,经常要花很长时间。钟雨杏会耐心地等张春娴翻译完,再一一指出她的错误,并展开讲解相关知识点。就这样,张春娴掌握了文言文翻译的规律和技巧,做起题来也得心应手。跨越了这道难关后,张春娴的成绩稳步提升,期末考试进入了前二十。
除了成绩进步神速,钟雨杏和张春娴的感情也在 " 升温 "。今年暑假,钟雨杏指导张春娴写的作文,又获得了校级一等奖。而对钟雨杏来说,引导学生享受阅读与写作的快乐,这是她最满足的结果。" 与其说这是支教,其实更像是一次心与心的交流。" 她说。
引进优质资源,激发向上的希望
烈日炎炎,湛江市和寮镇的水稻田里,16 岁的晓红正弯着腰插秧。每年暑假,她都会帮妈妈分担农活,一起播种、除草。这时候,妹妹兴高采烈地跑来,大声地告诉晓红(化名):姐,你考上廉江中学了,超过录取分数线 249 分!
听到这个消息,晓红和妈妈都十分惊喜,拿过录取通知书反复确认。" 我真的考上了重点高中!" 若是一年前,晓红绝对不敢想,自己能考这么高分。当时,她的物理、化学成绩都不好,偶尔在及格线上徘徊。
晓红很清楚,读书是她唯一的出路,只有努力考上大学,才能摆脱贫困。她家是低保户,父亲有严重的视力障碍,无法劳动,主要靠低保金和务农所得维持生活。" 我们也希望孩子考上好学校,有机会去外面的世界看看,但真的没钱给她补课。" 看着晓红的成绩下滑,父母操碎了心。
正当他们焦虑的时候,当地团干部带来了一个好消息:晓红可以上免费的网课,一对一在线教学。原来,这是广东共青团推出的 " 定向培优 " 计划,针对升学关键期、基础好、学习兴趣高的困难家庭学子,线上引进优质师资力量,实施查漏补缺,帮助他们顺利升学。
接着,晓红开始了网上学习之旅,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每门课都有一位老师为她讲解知识点。上了一年的网课,晓红越来越适应这种教学模式。她还加了辅导老师的微信,经常沟通学习上的问题。后来,晓红的成绩不断提高,甚至排到了班里前列,逐渐找回了信心。
(" 青年云支教 " 肇庆学院志愿服务队)
据悉,除了学业帮扶,广东共青团还围绕乡村青少年的就业创业、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等方面开展工作,并将暑假 7、8 月作为 " 两帮两促 " 集中活动月,省、市、县及高校团组织积极联动,结合各地实际创新工作载体,开展系列帮扶活动 200 余场,精心呵护乡村青少年健康成长发展。
采写:新快报记者 黄闻禹 通讯员岳青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