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21-08-16
深晚报道|线上跨国上网课 线下录网课 一个非典型的“留学生”的国内生活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8 月 14 日,和很多其他 2020 年就被国外高校录取的 " 留学生 " 一样,毕业于深圳中学的胡镕博启程,踏上了推迟了一年之久的美国留学之旅,前往普渡大学报到。

回首在过去的一年中,和胡镕博一样,许多深圳的留学生面对疫情的限制、不同国外学校的要求作出了不同的选择。有的选择休学一年、开始工作,有的选择国内高校就读或者进入相关实验室参与项目研究,有的按照学校要求在家上网课 " 留学 "。

美国普渡大学机器人专业本科生胡镕博选择了一条非典型之路,一边昼夜颠倒在家上 " 跨国网课 ",一边做与专业相关的工作自我提升——线上录制网课、线下授课,在不同机构向中小学生讲授他钟爱的机器人专业课程,录制了中国电子学会机器人一二级考级的 150 多节视频微课。

在家中上 " 跨国网课 "

早在去年 4 月,胡镕博就收到了美国普渡大学机器人工程与技术专业的录取通知,然而因疫情原因,美国大量院校暂停线下授课。因此,许多赴美留学生不得不延迟开学,留在国内。他们一边上 " 跨国网课 " 一边等待疫情防控形式的变化,形成了特殊时期下 " 就地留学 " 的普遍现象。

胡镕博和他很多同学一样,都没想到,这种等待持续了一年。

从去年 9 月开始的跨国网课期间,和预先设定的学习规划一起被打乱的,还有胡镕博的作息时间。美国普渡大学主校区位于美国印第安纳州西拉法叶市,与中国有 12 小时的时差。由于其网课时间与国内正常作息时间正好相反,胡镕博过上了昼夜颠倒的生活。

除了节假日,胡镕博每天从晚上 10 点开始上课,直到凌晨 3、4 点。下课后,常常需要完成课堂作业才能休息。为了避免生物钟的紊乱带来的健康问题,胡镕博的父母在他的房间安装了厚厚的遮光窗帘,创造众多生活条件,尽可能地保证他的睡眠作息。

隔着屏幕的教学也为师生互动带来了一些障碍。如理工科类专业实操性较强的课程难以用摄像头进行全面展示,线上交流无法了解每个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

胡镕博举例,在多变量微积分课中,老师只能在二维的屏幕中通过图片来进行讲解,无法在三维空间中形象地展示其动态变化,课堂学习质量常常因此受到影响。

此外,快速上手新软件对部分老教授而言也并非易事。以胡镕博的某位工程课教授为例,他在一次课后作业中布置了一份电路板实验报告。因为教授的系统时间设置错误,导致胡镕博提交了一份错误的报告,那次作业他得了 0 分。由于各方面原因,胡镕博无奈地花费了两个小时才将前因后果与教授解释清楚。

" 学校的实验室、图书馆被迫空置,大学生社团、兼职、公开课也停止了。" 胡镕博对此充满遗憾,他认为,国外大学普遍采用在线教育的方式虽然便捷,但也造成了很多行政资源和学术资源的浪费。

线上录制网课,线下授课

过去的一年里,虽然失去了理想的国外留学环境,线上网课让他少了口语实操训练以及组建多样化人际网络的机会,但也让他有很多意外的 " 自由 " ——他曾经与同学相约,背着电脑就前去广州看展览,在酒店上网课;曾报名学车,晚上学完车后找个餐厅继续上网课;曾在网课之余积极做义工,在社区里近距离观察核酸检测和疫苗接种的流程。

与众多在家中继续上网课,等待学校通知的留学生不同,去年年底开始,他在学习与工作之间寻找平衡,充分利用这段特殊的时光自我提升。他加入了父亲胡文的创客公司—— " 智搭机器人 " 产品研发团队,最终获得了两项实用型专利,同时为深圳多所学校和社区的孩子们面对面授课上百节,推出了中国电子学会机器人一二级考级的系列课程。

在完成大学的学科作业后,胡镕博按照自己的经验、请教原来的多位老师,着手编写教案,将生活中的物理知识与基础理论,如数学问题的运算、齿轮、轴承等,融会贯通于课程之中,使其形象生动、通俗易懂,让年龄相对较小的青少年对于机器人工程机械原理理解得更为透彻。

为了让视频呈现出最佳效果,他购置了一套摄影器材,并布置了一个小型摄影棚,在课余时间,动手能力强的胡镕博就自行录制、剪辑教学视频。目前,他已开发出了 150 余节课程,均发布于 " 智搭机器人 " 公众号中,为全国各地对机器人有兴趣的青少年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

同时,他也以一名机器人课程讲师的身份,向从幼儿园幼儿、中小学生讲授他热爱的机器人专业知识。曾经最忙的两个星期中,他一天讲课 6 个半小时,跟一个忙碌的上班族一样,从南山文体广场、南山京基百纳广场辗转龙华书城等地,没时间吃饭、从一个讲课点赶到另外一个讲课点讲课。

在 8 月 5 日的罗湖区东门街道花场社区的机器人课程民生微实事中,听课名额之前就一抢而空,从幼儿园到初中的学生共计 30 余人均赶来花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参加。胡镕博讲解深入浅出,讲到轴承的时候,立刻就拿起一把雨伞,叫一个孩子上前感受雨伞转动,让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指导孩子们用 " 智搭机器人 " 配件搭建各类小玩意。

在一边学习一边工作的状态下,胡镕博坦言他常常遇到许多挑战与困难,但他总是向不同的长辈、老师请教,获取相关经验。

" 经过这段时间,总算知道怎么调整情绪,调整心态,工作上这些事情也与我的大学专业相辅相成,让我更加深入地复习和理解机器人专业地基础知识,对我在美国的学习肯定有很大的助益。" 胡镕博说。

深圳晚报记者 易芬 实习生 余思蓉

相关标签

机器人 美国 留学生 录取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