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ZAKER广州 2021-08-16
广州发布2020年交通发展年报:让非机动车有路可走、有地可停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新快报讯 8 月 16 日,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组织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院回顾与分析 " 十三五 " 期间的广州交通发展,并进行下一步的展望。值得关注的是,展望部分提出,将因地制宜对道路断面进行改造,合理布局非机动车过街设施及停车区,保障非机动车路权。

回顾:建成白云国际机场第二航站楼

年报提到,机场客货运输能力持续攀升。建成白云国际机场第二航站楼、商务航空服务基地,设计旅客吞吐量达到 8000 万人次 / 年。2020 年,白云机场年旅客吞吐量 4377 万人次,单一机场全球排名第一。

海港货运吞吐能力稳步增长。完成南沙港三期工程、南沙邮轮母港、广州港深水航道拓宽工程等重点项目,新建投产泊位 27 个,现有万吨级以上 110 个,集装箱码头 75 个。2020 年,广州港货物吞吐量 6.36 亿吨 / 年,增幅 22.1%。

多层级铁路网结构加快成型。新开通穗深城际等 4 条(段)城际线路,目前已接入京广、广深、广茂等 9 条干线铁路、5 条城际铁路,总里程 423 公里。

公路交通辐射能力不断加强。开通南沙大桥等 5 条高速公路通道,新增里程 192 公里,高速公路(含收费快速路)总里程达到 1126 公里,形成 " 三环 + 十九射 " 的高快速路主骨架路网。市域进出口道路白天 12 小时断面交通量从 2015 年的 121 万标准车增长至 2020 年的 169 万标准车,增长 40%。

在城市交通系统方面,道路网结构进一步完善。全市道路里程 11431 公里,中心城区建成区道路网(不含街巷路)密度达到 7.0 公里 / 平方公里。进出核心区(环城高速以内)道路白天 12 小时交通量增长 8.3%,其中南部走廊增速最快,达到 19.7%。东部过江桥流量增幅 26%,高于中部和西部过江通道,交通重心逐渐东移。

地铁通车里程增长 1 倍,实现 " 区区通地铁 "。运营线路从 2015 年的 9 条、266 公里增长至 2020 年的 16 条、531 公里,站点从 139 座增加至 238 座,将轨道交通服务延伸至外围区,实现了外围区与中心城区的快速联系。2020 年,日均客运量为 659 万人次,客流强度为 1.24 万人次 / 公里。

常规公交运能配置不断优化。2020 年公交车辆总量 15446 辆,增长 11.1%,其中新能源公交车占比 93.4%。2020 年网约车日均客运量 106 万人次,与巡游出租车基本相当,共享单车在疫情背景下日均客运量增至 153 万,二者已成为市民重要的出行方式。

停车设施供给快速增长。2019 年全市现有路外停车场 15770 个,路内停车点位 3177 个,泊位总计 277.2 万个,总体供需比约为 1.06,基本形成以配建停车场为主、公共停车场和路内停车泊位为补充的城市停车格局。

道路交通方面,道路交通事故死亡率从 2015 年的 3.5 人 / 万车下降至 2020 年的 2.2 人 / 万车。以 " 车道瘦身 " 等微改造方式恢复部分道路的非机动车道,拓展优化中心城区的非机动车道网络。开展阅江路等地区碧道、云道等示范工程建设,提升慢行交通环境品质。

展望:改造道路断面,及时补强交通系统

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表示,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 一带一路 " 重要枢纽和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广州既要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打造国内大循环中心节点城市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城市,也要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城市交通特征的变化,及时补强交通系统。

下一步将加快珠江口过江通道关键工程建设,尽早打通主动脉。在长达 60 公里的珠江口仅有 2 座跨江大桥,陆域通道广深高速等均已饱和,交通拥堵程度高,中心可达性较差、时耗长,削弱了广州都市圈功能,需加快珠江口跨江通道建设,强化与湾区东岸城市直连,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深度合作协同发展。加快城区北部东西通道扩容提质,缓解路网结构性拥堵。广佛肇高速开通后,北部东西走廊道路交通需求进一步增大,需开辟平行分流通道,缓解北环高速、华南路三期交通压力。

深入系统研究常规公交下滑原因,精准施策重振复兴。常规公交运量自 2013 年起便出现了持续下滑的趋势,2020 年受疫情影响,常规公交客流大幅下降了 40%,年报提出应考虑优化公交线网,适应用户需求研究预约定制公交、微循环公交线路等措施,提高常规公交服务水平。

值得关注的是,年报提出,因地制宜对道路断面进行改造,保障非机动车路权。日前 , 广州拟出台电动自行车新规,探索调整通行范围和车辆登记上牌的办法,有代表委员提出加快推进非机动车道建设。年报中提到,疫情期间相当一部分的公共交通出行向个体化的非机动车出行转移,非机动化出行占比明显提升,但现状通行环境较差,应适度提高非机动车道网络密度,合理布局非机动车过街设施及停车区,让非机动车有路可走、有地可停,改善市民骑行环境。

采写:新快报记者 陈慕媛 通讯员 穗规资宣

相关标签

广州 吞吐量 高速公路 地铁 航空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