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诗,可以让我们心灵澄静;读画,可以让我们心怀舒畅。诗与画,是两种艺术表现形式,却又在数千年的传承中密不可分。新快网文艺版块推出全新赏读栏目:" 轻读 ",不定期遴选一些诗画兼修的文学、艺术家,为广大读者展示他们的诗歌与绘画作品,希望能给大家带来美的享受。
策划:洪波
栏目绘画、题字:石燕婷
中国传媒大学美术学(中国书写文化方向)博士,暨南大学美学(书法理论与创作方向)硕士,广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广东岭南诗书画研究院研究员
周逢俊
别名:星一、与青、斋号:松韵堂、庄房别馆、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原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高研班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山水画高研班导师,安徽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启功书院艺委会委员,安徽省美术家协会顾问,安徽省中国画学会副主席,《诗刊》子曰诗社顾问,北京市诗词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作 品 欣 赏
▲玉堂春 300cmx208cm
榴花
热烈得有些悲壮
把生命的旋律
弹奏得亢奋,铿锵
你是,五月的音符
不,我只是寂寞中
一朵沉重的叹息
百花向东君献媚
我却,不肯吐露心声
只有,诗与夏花碰撞
逢着的,是燃烧的激情
气韵如火呵
即便孤独,也要流芳
我知道,寒秋里的声响
那是你,爆开的欢笑
沉甸甸闪耀着
如玉的光芒
透亮,是泪的结晶
香甜,是苦的陈酿
哪怕苍肤老裂
风雨中,气骨高昂
2021 年 5 月 27 日傍晚散步遂记于兴惠园
▲银屏山初夏 244cmx122cm
南诏风月
清辉匀匀
草木摇情
轻风贴着水面
波光闪烁晶莹
海那头,满月一轮
迷离,朦胧
一粟孤舟
是漂移的古韵
轻摇兰桨
无边空明
心,张扬着风帆
今夜,无需归眠
循着南诏柳渡
与唐人同行
举头,低吟
都是游子的心声
苍山霁朗
雪月交映
稀淡了半天的星云
此刻,遥远的故乡
帘下,思念
在银河相逢
止不住泪眼婆娑
白发比月儿更明
这浪,曾托帆归踪
这月,曾萦绕乡魂
几千年风雨
不变的航程
迢迢有不测迂回
怅怅有云路飞鸿
匆匆,一生负累
无奈,痛且从容
月上中天
洱海零仃
天堂里故人难寻
只有那星星,像
慈祥的眼睛
今夜,这许多的
新愁旧绪呵
都向苍茫纵横
2020 年 12 月 21 日记于大理洱海畔
▲咏丑石图 119x240cm
梅里雪山
梦比脚步先行
在迷茫的路上
迂回太久
岁月把距离
拉远了行程
横断山脉
重山云岭
隔着遥远,遥远
为了这段
神奇的重逢
翻越峡谷,走近你呵
兑现,前世的约定
倾诉,心中的思念
白云缭绕
肃穆深沉
仰望,我孤独地
凝视那神秘的梵文
静静的,听风幡解读
止不住,泪眼朦胧
在空旷与庄严间
只有心灵感应
峡谷涛声
三江奔涌
起点各有志向
终点曲折不同
狂澜自有前方
不变的追求
我心永恒
大壑,苍崖
簇拥你呵!风雨里
我只是一朵春花
我只是一片秋叶
在冷暖交替的黄昏
但愿,我美丽的身影
曾飘过慈祥的眼中
净化就在一瞬
回眸,万里清滢
如铸的坚毅
不屈的灵魂
圣洁的神山呵
我心中的一片光明
此刻、我与万物一并
躬身、虔诚、朝觐
2020 年 11 月 26 日记于香格里拉
▲悬空寺图 144x184cm
菩提树下
遇着你
心贴近风口
摇曵着
一片燃烧的枫叶
回眸
如缄默的琴弦
无需听懂
只为传递
心与心碰撞的声音
旅人不拒遥远
闲云无需疆域
这一刻
彼此却止住脚步
如退帆的桅杆
缘,像一弯缺口的圆圈
只容得下相对站立
你正在缺口处
缓缓转身
只把微笑留作纪念
隔着菩提
怅望云飞
挥一挥手,各分东西
一刹那
于是成了回忆
你消失在人群
我依然伫立在风尖
沉沉的有些失落
失落,听不到的沉重
沉重,如欲坠的秋色
2019 年 12 月 4 日作于蓝毗尼
2019 年 12 月 9 日改于加德满都
注:尼泊尔沒有四季轮回,只有雨季和旱季,旱季即为秋天了。
▲梦里家乡又一秋 396×198cm
故乡的老屋
支不起记忆的沉重
你轰然坍塌
秋雨浸湿了土地
却阻不断蛩虫的嘶鸣
那夜
在黑暗中
绕着老屋
梦在遥远的跋涉
岁月遴选不屈与坚强
你依然象一座丰碑
在心中站立
伟岸超越
一个困乏的子夜
父亲倒下如崩裂的苍穹
从此只有半爿黄昏
和斜矗的孤影
百年折损的椽
期望直指远方
而今
荆棘围着残墟
像围着一堆尘封的壮烈
蔓草拉扯不断
蛛丝不忘纪年
寂寞中纠缠着
多少春恨与秋悲
阳光是一抹破碎的谎言
催开枫叶的红
想把屯积的沉郁掩饰
曾经的风阴冷地
从我身旁掠过
嘲讽地掀开
行囊的一角
老屋没有倒
正如山的峻峭
风雨中
挺起脊梁
与你一起高耸
肩并着肩
我像是英雄的后代
2020 年 9 月 8 日于故乡庄房村
▲江南第一峰赋 366cmx144cm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