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心 "" 枢纽 "" 引领区 ",从这三大关键词,已然读出深圳构建 " 全球城市 " 大格局中的 " 重心之变 "" 宝安分量 ",已然读出宝安 " 国际枢纽 " 作为深圳连接全球的 " 高端要素聚集地 "" 重要窗口 ",已然读出高端制造、数字经济、会展经济、海洋经济、临空经济等新兴产业迸发的新动能,正形成影响大湾区、引领珠江口两岸融合发展的 " 宝安势 "。
▲站在 230 米高的恒明珠国际金融中心 60 楼云端展示厅可俯瞰宝安美景。
近日,《深圳市宝安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发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12 万元;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 7000 家以上;新增公办义务教育学位 18.7 万个,人均预期寿命达 84.53 岁;万元 GDP 水耗累计下降超 18%,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例超 92%;全面推进城市管理精细化、智能化、高效化 …… 深圳发展步伐一路向西," 宝安时间 " 已然来临。新的开放在这里聚势,新的力量变革在这里汇聚,更大的变量正在路上。" 十四五 " 时期,宝安抢抓 " 双区 " 驱动、" 双区 " 叠加、实施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和前海建设等重大历史机遇,扛起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新中心、高质量发展高地、大湾区融合发展核心引擎 " 三项重大使命 ",做出以新担当新作为赢得时代、开创未来的宝安表达。
到 " 十四五 " 期末,宝安将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先锋样板城区。展望二〇三五年,宝安将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现代化的治理能力、高度的城市文明、美丽的生态环境、美好的生活家园,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典范。
更高能级的湾区之核
宝安区《规划纲要》提出,坚持开放发展理念,聚焦优化西部向湾格局,全力以赴推动一批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政策、重大任务、重大项目落地,不断强化湾区国际门户地位和功能,携手珠江口东西两岸城区共建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为此,宝安将充分发挥珠江口两岸联动发展的主阵地优势,构建 " 一轴、四廊、五核、多节点 " 发展格局,打造成湾区空间之核、枢纽之核、产业之核、创新之核。
其中," 一轴 " 为 "107 发展主轴 "。在这里,宝安将启动 107 国道市政化改造试点段建设;" 四大发展廊带 " 则将打造 " 滨海科技文化走廊 "" 深中产业拓展走廊 "" 松白路科技创新走廊 "" 茅洲河生态科技走廊 ";" 五核 " 将打造 " 宝安中心区 "" 空铁门户区 "" 会展海洋城 "" 石岩科创城 "" 燕罗智造生态城 " 五大发展极核;另外,因地制宜打造 " 城市协调发展节点 ",挖掘产业、生态、人文等特色资源突出的片区,推动全区协调均衡发展。
如何携手珠江口东西两岸城区共建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宝安将通过携手港澳合作互利,联手珠江口两岸城市共建发展,建立新型区域合作机制,实现珠江口两岸深度协同。
未来 5 年,宝安将联合港澳科研团队组建院士工作站联盟,支持粤港澳私募基金参与科技企业融资,联手港澳组建中医药联盟,为企业开通赴港上市对接平台,争取在港交所形成 " 宝安板块 "。
同时,探索 " 主体 + 分中心 " 省级以上实验室建设模式," 飞地经济 "" 总部 + 基地 "" 研发 + 生产 " 等合作模式的探索,支撑深圳都市圈建设。另外,推动开展 " 政务跨城通办 " 试点工作,同城化 " 一网通办 " 将成为现实。
▲宝安打造城市因水而美、产业因水而兴、百姓因水而乐的新城区。
更有质量的西部高地
宝安区《规划纲要》提出,坚持创新发展理念,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会窗口,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实现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筑牢经济发展基础。
为此,宝安聚焦数字赋能,构筑高端高质新经济产业体系。构建以信息通信技术产业为主导,智能制造和高端服务为优势,数字经济、会展经济、海洋经济、临空经济、总部经济和文旅经济为特色的 "1+2+6" 现代产业体系。
"1" 便是以信息通信技术产业为主导,宝安将打造世界级信息通信技术产业基地。创新发展移动智能终端,加快布局 5G 产业链,促进集成电路产业突破发展,推动新型显示产业迈上新台阶。
"2" 为智能制造和高端服务。打造智能装备产业高地,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集群,推动传统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增强高端服务业发展动力和能级。跨越式发展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将 "107 发展主轴 " 打造成全市软件产业发展带。做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功能,在宝安中心区谋划建设滨海产业金融中心。完善供应链枢纽服务功能,主动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在大力发展科技服务和专业服的同时,打造国际消费城市主力区。
而在 6 大特色经济发展格局中,宝安将建设数字经济发展试验区,打造世界级会展经济中心,建设大湾区海洋经济高地,打造国际性临空经济枢纽,打造西部中心总部经济集群,塑造大湾区文旅经济新名片。与此同时,宝安还将主攻产业创新,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支撑区。
在 " 十四五 " 期间,宝安科技创新更具竞争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高新区建设取得新突破,创新基础设施和重大平台显著完善,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优势增强,创新孵化育成体系进一步优化,以国高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为主体的科技企业创新能力大幅提升,一批产业核心关键技术得到突破,全区创新活力迸发,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 7000 家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 60% 以上。
更具活力的品质之城
宝安区《规划纲要》提出,坚持协调发展理念,高标准规划,前瞻性布局,强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探索海陆统筹、地上地下多元空间开发利用模式,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提升城市功能,凸显宝安滨海人文优势,展示现代城市文明,打造高品质魅力宝安。
宝安将提升城市功能,增强现代城区综合发展承载力。在完善面向未来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布局智慧城市通信基础设施,发力 " 新基建 ",高标准编制智慧宝安建设新一轮规划,强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打造 5G 建设先锋样板城区;构建更高标准的供水保障体系,实施供水设施提标建设,构建 " 水量可靠、水质优良 " 的城市饮用水保障体系;构建安全可靠的防洪排涝体系,打造更安全可靠的防洪(潮)排涝体系;构建现代能源供给保障体系,加强新一代信息和智能技术与城市能源基础设施深度融合,建设安全高效智能的城市能源基础设施。
同时,通过优化内部城市路网体系、构建一体化公共交通体系和建设智慧交通体系,构建便捷高效互联的综合交通体系。另外,宝安还将通过推进陆海统筹发展等措施,推动国土空间集约利用和提质增效。
对于宝安 10 个街道,在 " 十四五 " 期间,宝安将促进各街道协调共进实现差异化发展。
▲滨海文化公园。
更有温度的宜居宜业城区
宝安区《规划纲要》提出,坚持共享发展和绿色发展理念,坚定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构建福祉昌延、智慧便利、安全有序、环境优美的宜居宜业城区,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让人民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上学,教育提速提质实现善育优教。建设以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为主的发展格局,创建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努力打造与宝安地位和发展水平相匹配的现代教育体系。扩充学位供给,新建学校优先布局到北部和西部片区。到 2025 年,新增公办义务教育学位 18.7 万个,全区集团化办学校区覆盖率达 50%。推动民办学校优质特色发展。积极引入知名教育品牌培育高水平民办学校,提升教职队伍质量,优化高层次人才引进方式。推进智慧教育建设,推进学校下一代互联网、视联网、物联网三网融合,实现 100% 三网覆盖。同时,高水平办好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实现新突破,构建中小幼一体化育人体系,完善市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
▲宝安区图书馆总馆外观。深圳报业集团资料图
就医,健康加快扩容实现病有良医。打造健康中国先行示范区,"1+1+N" 的宝安健康共同体实现政府主导、卫健主管、部门协同、全民参与、共建共享;优化医疗卫生资源布局,"9+3+1+N" 医院项目建设全力推进,推动 9 家公立医院新改扩建,协调 3 个市投市建项目建设,推动深圳国际会展城综合医院建设。同时,推进各社区医院建设,加大社康中心建设力度。另外,通过培育重点专科、人才培养激励、引进层次医学团队等措施,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同时,宝安还将构建陆海空立体化急救体系。
在 " 十四五 " 期间,宝安将凸显中医中药发展特色。构建中医药服务体系的同时,推动出台纯中医治疗医院等级医院评审标准和医院绩效考核标准等配套制度,建设全国纯中医治疗医院典范。挖掘并固化抗疫临床实践中医药方面的有效做法,提升中医药重大疫情防治能力。
住房,量质齐升实现住有宜居。加大公共住房的建设、筹集和供应,扩大租赁住房供应,建立住房租赁指导价格,推动居住环境持续改善、物业管理高品质全覆盖。
养老,多元优化实现老有颐养。人均预期寿命达 84.53 岁。
法治,打造社会治理现代化样板城区。坚持依法治理、系统治理、智慧治理,切实推动城市管理向城市治理转型,建设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先进城区。
绿色低碳,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典范区。构建 " 一核两心三带四廊 " 生态格局,营造高品质生态,展现山海城大美。深化自然生态资源保护的同时,持续推进 " 公园城市 " 建设和立体绿化,到 2025 年,新建和提升改造城市公园、社区公园 35 座,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 49%。
推进西部湾区碧道建设。以茅洲河碧道试点段为示范,按照郊野型、城镇型和都市型三大类型全面提升碧道建设,到 2025 年建设完成 255 公里。统筹山水林田湖草各种生态要素,形成串绿连水、风貌分区的活力碧道网络体系。
建设海绵城市先行示范区。到 2025 年,全区海绵城市面积达 45%。同时,加强环境全面精准治理。在 " 十四五 " 期间,宝安将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扎实推进,万元 GDP 水耗累计下降超 18%,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例超 92%。
(孙中春 / 文)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