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 8 月 20 日,出现在大鹏湾深港两地海域的布氏鲸,已经在深圳逗留了 53 天,引起国内科研机构和深圳市民的广泛关注。
大鹏湾布氏鲸到底是什么来历,是否可以在深圳近岸海域长期逗留,在给市民带来无限 " 鲸喜 " 的同时是否存在风险,人类可以采取哪些措施确保它的安全?带着这些问题,深晚记者独家专访了在大鹏湾连续进行科考的国内鲸鱼专家、自然资源部第四海洋研究所 " 北部湾鲸豚研究与保护中心 " 副主任、南京师范大学陈炳耀教授,请他为读者揭开这些笼罩在大鹏湾布氏鲸身上的 " 神秘面纱 "。
▲ 7 月 30 日,在沙鱼涌海域游弋的布氏鲸。文中照片均为深圳晚报记者 李晶川 拍摄。
专家背景
陈炳耀教授是国内首个发现和研究布氏鲸的科研团队负责人,自 2004 年以来,一直从事鲸类种群生态学、保护生物学和毒理生态学研究。2018 年 4 月,他带领的科研团队在广西北部湾涠洲岛附近海域首次记录到中国大陆近岸海域的布氏鲸,从此成为国内布氏鲸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
中国已记录到 38 种鲸类动物
记者:陈教授,请您为读者介绍一下鲸类常识。
陈炳耀:我们平时所说的鲸类包括不同大小体型的类群。一般来说,体型较大的叫 " 鲸 ",如布氏鲸;体型较小的称 " 豚 ",如中华白海豚;再小的就是 " 鼠海豚 ",如江豚。这种划分对于普通大众来说比较直观,但并不严格。如近期在浙江近岸海域搁浅的瓜头鲸,虽然中文名叫鲸,但其体型仅有 2~3 米,实际上是一种海豚。再如虎鲸,体长可以达到 9 米多,但它也是一种海豚。
全球鲸类共 92 种,其中白鱀豚可能已经灭绝。目前在中国水域比较确切地记录到 38 种鲸类动物,包括齿鲸 6 科 20 属 29 种,须鲸 3 科 4 属 9 种。
须鲸和齿鲸的区别是什么?
记者:鲸鱼是怎么分类的呢?
陈炳耀:鲸类分为齿鲸和须鲸两种。齿鲸是指有牙齿的鲸类,用牙齿捕获猎物,一般有 1 个呼吸孔,一共 77 种。如深圳近岸能看到的中华白海豚、江豚。最大的齿鲸抹香鲸可达到 18 米,2017 年在大亚湾搁浅的抹香鲸 13 米长。
须鲸一共 15 种,没有牙齿,只有鲸须板,2 个喷气孔,体型一般都比较大,如世界上最大的动物蓝鲸,最大 33 米长,体重达到 180 吨。须鲸一般将海水与食物,如小型鱼群和磷虾,一起吞到口中,之后将水通过须板排出,将食物留下,所以一次可以吃很多鱼。
▲ 7 月 31 日,布氏鲸在沙鱼涌海域捕鱼的情景。
如何鉴别布氏鲸?布氏鲸与其他鲸类有什么区别?
记者:拿到渔民拍到的大鹏湾鲸鱼的视频后,我第一时间联系到广西科学院的陈默教授,他很快就鉴定出这是一条布氏鲸。那么,布氏鲸是如何鉴别的,与其他鲸类有什么显著区别呢?
陈炳耀:须鲸类在头部吻端至呼吸孔具有 1 条脊线,布氏鲸除了这种棱脊外,在两侧还有 1 条稍矮的副棱脊,因此头部有 3 条棱脊,这是区别于其他须鲸的主要特征。在野外拍到的照片,很容易看到三条棱脊。
大鹏湾的鲸鱼,到底是布氏鲸还是小布氏鲸?
记者:我注意到,在对大鹏湾布氏鲸的报道中,后来出现了 " 小布氏鲸 " 的说法。
陈炳耀:是的。在对大鹏湾布氏鲸的研究中,有关科研机构通过提取环境 DNA,成功将其鉴定为小布氏鲸亚种。环境 DNA 技术主要是收集海水,浓缩海水中的 DNA,再通过特异引物扩增、序列比对得出结果。这是一种无损伤的取样,但受技术水平和操作的限制,成功率一般比较低。同时我们必须明确,布氏鲸和小布氏鲸并非不同的两个物种,而是包含的关系,小布氏鲸是布氏鲸的一个亚种,一般来说称呼布氏鲸比较妥当。
根据海洋哺乳动物学会分类学委员会 2021 年目录,布氏鲸(Balaenopteraedeni),属于鲸目、须鲸科、须鲸属(Balaenoptera)。这些拉丁字母实际上分类学上的专用,每一个物种可以有多个英文名和中文名,但只能有一个拉丁学名,这样可以避免混淆。现在布氏鲸分成体型和 DNA 有明显差异的 2 个亚种:体型较大的离岸分布的布氏鲸亚种(Balaenoptera edenibrydei)和体型较小近岸分布的小布氏鲸 / 鳀鲸亚种(Balaenopteraedeniedeni)。前者能达到 15.6 米,后者一般不超 14 米,两者在野外很难区分,尤其小布,还不足 10 米,从体型上无法区分。
▲ 7 月 31 日,在沙鱼涌官湖沙滩附近捕食的布氏鲸。
大鹏湾布氏鲸的现状如何?
记者:布氏鲸在大鹏湾出现已经快两个月了,很多人都想知道,它的现状如何?
陈炳耀:这条布氏鲸主要在大鹏湾官湖沙难对开海域至盐田防波堤附近活动,目前捕食和游泳正常,未见异常状况。经过我们模型测量,它体长 7.9 米,体宽 0.94 米,体重约 3.78 吨,是一头亚成体(非成年)。
小布单独来大鹏湾正常吗?为什么会来?
记者:很多人非常好奇,为什么布氏鲸会出现在大鹏湾海域。
陈炳耀:布氏鲸是群居性的动物,像小布单独在这里活动如此长时间,这是极为罕见的。所以,从布氏鲸的习性上来看,年幼的小布独自来到大鹏湾,这种现象是不正常的。我们推测有可能是随着群体来到大鹏湾外海,小布因为某种原因与群体分离,正好大鹏湾环境比较好,群集性的鱼类比较多,于是就留了下来。这在体现大鹏湾良好的生态环境的同时,也预示着将面临着一些风险。
▲ 8 月 19 日,在盐田港海域捕食的布氏鲸。
" 小布 " 主要面临哪些风险?
记者:您认为大鹏湾布氏鲸主要面临的风险有哪些?
陈炳耀:首先是食物够不够吃。小布主要捕食鲻鱼、沙丁鱼、棱鳀等,与北部湾布氏鲸的食性相近。但我们在研究中发现,小布的捕食的食物体型偏小,最小的仅有 1 克。目前除了深圳临时管控区范围内禁止开展渔业活动外,香港等外侧水域渔业活动正常,势必会影响大鹏湾区域的整体渔业资源。同时,鱼类过了繁殖季也会有所下降,因此,小布将来可能面临食物不足的问题。面对这种问题,对于年幼的小布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那我们是不是可以投喂呢?理论上是可以,但是实际操作难度非常大,同时我们也不主张投喂野生动物,如果形成习惯,会产生过度依赖,反而不利于它的生存。
当然,小布也会试图到别的水域去寻找食物。然而,海上大型集装箱船、货船、快艇、渔船、渔网等都可能给小布带来潜在威胁。各种船只产生的噪声可能对小布的行为产生干扰,渔网的缠绕会造成小布行动不便,游泳速度下降难以捕食。另外小布还面临着另外一个威胁,就是海上漂浮垃圾,特别是塑料,若被误食,长期大量累积会造成鲸无法进食,最终导致死亡。
是否能将小布放到水族馆圈养?
记者:我们是不是可以尝试把小布人工圈养呢?
陈炳耀:对小布的捕捉,严重违反动物福利和基本道德。目前国内的技术装备,成功捕捉 7.9 米长、3 吨重的小布几乎是不可能的。捕捉过程中,大概率会造成溺水死亡或严重伤害,也有可能造成捕捉人员的伤亡。即使捕捉,突然被放入水池中,依然会导致其受伤、应激反应等一系列问题。
布氏鲸有可能安全回归吗?
记者:小布未来有可能离开吗?
陈炳耀:布氏鲸的保护等级比较高,2021 年 2 月 5 日新修订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将其升级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我们现在必须加强对它的保护,像处置云南野象群一样,尽最大努力让它在不久的将来安全回归。
深圳晚报记者 李晶川 文 / 图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