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是地方经济发展的 " 先行军 ",发挥着 " 骨干、示范、支撑和引领 " 作用。一直以来,石油和化工产业是兰州市的重要支柱产业,占全市 GDP 比重达 15% 左右,占工业经济 30% 左右,这其中,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占我市化工产业份额 90% 以上,占全市工业比重达 25% 左右,其发展经营情况可谓关系兰州经济发展命脉。在此前的 60 多年间,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为兰州市乃至甘肃省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这位 " 共和国长子 " 进入新时代,面对新形势,在向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示范企业迈进的进程中,亟需兰州市委市政府与之携手共进,从顶层设计入手,共建良性地企联动机制。日前,兰州市委市政府出台《推动兰州石化公司高质量发展地企联动协调服务保障方案》,为双方进一步建立联动机制按下了 " 快进键 ",这也标志着地企融合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步入了 " 快车道 "。
地企唱响高质量发展 " 同一首歌 "
深入推进地企融合,是壮大地方经济实力、加快转型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 ( 以下简称兰州石化 ) 始建于国家 " 一五 " 期间," 落户 " 兰州已有 60 多年。作为甘肃省内 " 体量 " 最大的炼化一体化国有企业,兰州石化实现长远发展对于兰州市乃至甘肃省经济发展可谓影响之深远、意义之重大。为给兰州石化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深入推动兰州石化公司打造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示范企业,日前,兰州市委市政府出台《推动兰州石化公司高质量发展地企联动协调服务保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旨在进一步打通堵点问题,助推企业 " 控油增化 " 发展战略实施。
作为 " 共和国长子 " 和石油化工的 " 摇篮 ",60 多年来,兰州石化以出产品、出经验、出技术、出人才著称,累计加工原油 2.87 亿吨、上缴税费 1674 亿元。2009 年以来连续十二年成为甘肃省纳税超百亿元企业。" 十三五 " 期间,兰州石化充分发挥炼化一体化优势,落实控油增化举措,做强做大航煤、润滑油基础油等特色产品,抓好柴油加氢改质开工,提升化工产品高附加值比例。先后建成投用了 90 万吨柴油加氢改质、长汀催化剂、24 万吨年乙烯产能恢复、300 万吨 / 年重催 MIP 改造、中川机场航煤管道等 190 多个重点转型升级项目,完成了汽柴油从国Ⅲ到国Ⅵ B 标准 " 四级跳 ",为高质量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进入 " 十四五 ",兰州石化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省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对中国石油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确定了建设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示范企业的战略目标。" 十四五 " 前两年,基本完成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示范企业总体布局。炼油保持千万吨加工能力,乙烯实现 " 两地三厂 " 布局、形成百万吨产能,油、烯、芳结构更加合理,炼化一体化优势进一步显现。到 2025 年,基本建成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示范企业。清洁油品、合成树脂、合成橡胶、炼化催化剂、润滑油高端五大生产基地建成,十大示范标志性指标基本落地,公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更加完善。到 2030 年,全面建成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示范企业。在高端五大生产基地基础上,产业链更加完善,产业集群形成规模,十大示范标志性指标全面落地,公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
《方案》中则将企业 " 十四五 " 发展规划中的 " 三步走 " 战略明确列为了为企业发展配套服务保障目标。《方案》中还明确表示,兰州市将坚持存量优化与增量转型相结合。大力支持和保障兰州石化现有产业、产能、产品结构的优化调整,加大石油化工调结构服务保障力度,大幅提高用能效率和能源产出率,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同时,建成高端 " 五大生产基地 "、打造创效 " 五大服务平台 "、助推产业链延伸突破、推动兰州石化从生产型企业向经营型企业转型。
同时,坚持整体部署与示范带动相结合。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为根本,通过地企联动,积极促进兰州石化安全发展、绿色发展、智能制造、低碳发展,塑造绿色生态化工产业链,建设成为黄河流域绿色化工示范企业。坚持从兰州工业发展实际出发,超前谋划,统筹规划,整体考虑兰州石化产业布局、人员保障、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不断发挥其辐射带动与示范效应,以点带面推进化工产业全面转型发展。
此外,坚持市场主体推动与政府服务保障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 , 调动兰州石化企业主体责任,提高转型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一步发挥链主企业作用,助推兰州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市区政府及各级部门在政策执行、发展保障、金融支持、企协作等方面 , 综合运用引导、扶持、合资、资金奖补等经济杠杆和金融工具,为企业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服务保障。
地企融合发展实现战略性 " 升级 "
近年来,兰州石化在加快自身发展的同时,注重发挥石化龙头带动作用,主动融入兰州市乃至甘肃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回馈社会。与此同时,企业的良性发展也缺少不了地方政府的指导和支持。
其中,具有示范效应的是,西固区委区政府与兰州石化的地企融合发展之路。双方共同打造了产业振兴联盟,着力构建以 IT 智能技术发展、化工产业延伸、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建设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业务平台;通过企地融合、产城融合等方式,全面带动地区整体经济发展。目前水务环保、食品生产、检维修、教育培训、化工产品延伸等项目正在加紧启动。此外,双方共同实施了 " 平安石化城融合共治 " 的社会治理战略规划,通过在协同破解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难题,激发社会发展活力,有力推动了本地区社会治理的有效转变、经济社会的稳步发展、石化产业集群的延伸打造和社会环境的和谐稳定。应当说,西固区与兰州石化已在地企融合发展的道路上,探索出了一条企地共建、产城融合的发展新路径。
如今,《方案》的出台也意味着兰州市与兰州石化双方战略合作实现了进一步 " 升级 ",从区级层面的地企融合上升到了市级层面。《方案》中明确了,成立兰州石化公司高质量发展地企联动协调服务保障领导小组。其中,组长为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朱天舒和兰州石化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李汝新。成员包括了兰州市 13 个市直部门的 " 一把手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工信局,负责领导小组协调联系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及兰州石化各确定了一名联络员,以便做好日常工作对接。
同时,《方案》也明确,建立地企联动协调服务保障领导小组例会工作机制。加强地企协调沟通联系,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季度与兰州石化召开一次政企座谈会,全面了解掌握兰州石化的发展动向及生产经营情况,共同研究破解瓶颈制约。对于市级层面无法解决和答复事项,由领导小组办公室积极协调省上相关厅局予以办理。重大事项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对上协调解决。
建立现场走访协调服务工作机制。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不定期实地调研走访兰州石化,重点研究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领导小组办公室要组织各成员单位 , 每月走访调研兰州石化 1 次 , 现场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对兰州石化提出的需要地方解决的服务事项,由领导小组办公室分解各部门进行承办。事项办理实行清单管理,对账销号。
各职能部门甘当服务企业 " 店小二 "
此次《方案》中最大的亮点为,兰州市委市政府举全市之力为兰州石化建立了日常服务综合协调工作机制。由领导小组办公室即市工信局组织全市各职能部门全面落实兰州石化日常服务综合协调工作,为兰州石化提供 " 保姆式 " 服务,并承担石化产业的规划、招商、项目落地等前期手续协调办理工作。
《方案》对各部门的职责要求作出了十分详尽的安排部署。值得一提的是,对市工信局、市生态局、市应急局、西固区政府都提出了每月不少于一次走访或与了解企业相关发展情况的要求,要求以上部门全力做好跟踪服务工作。其中,工信局承担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能,负责组织每季度专题会议,每月对相关部门服务情况进行汇总整理,每月不少于 1 次调研走访兰州石化,及时掌握企业生产经营、项目落地、开工和推进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市生态环境局每月不少于 1 次了解兰州石化在环保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市应急局每月不少于 1 次了解兰州石化在安全生产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西固区政府负责落实好各项属地管理责任,每月不少于 1 次了解兰州石化生产经营和职工生活保障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需求 …… 各部门每月 25 日前将当月服务情况报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总后报兰州石化高质量发展地企联动协调服务保障领导小组。
当下,兰州市各职能部门已行动起来。日前,西固区与兰州石化通过多次召开座谈会的方式,就地企双方围绕如何进一步推进产城融合、地企共同发展进行了深度交流讨论,同时明确了全域棚改项目推进、兰州石化厂界周边拆违治乱、推广安全生产管理和双防机制等相关事宜的后续发展方向。8 月 13 日,市生态环境局与兰州石化组织开展地企联动协调推进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双方就污染防治工作与进行全面对接。市生态环境局也明确将加强监管服务通过企业 " 自己找 " 与执法人员 " 帮着查 " 相结合,及时找出企业在环境管理方面存在的短板和薄弱环节;兰州石化则明确将在 " 十四五 " 发展规划编制过程中充分考虑 " 减污降碳 ",关停、替代现有老旧设施,更新升级先进工艺设备和污染防治措施,科学确定污染物排放量 ……
在推进市企融合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中,我市各级政府部门俯下身子,甘当 " 店小二 ",全力助推兰州石化加快发展;兰州石化则本着 " 共商、共建、共享 " 的思路,持续深化与地方的战略合作,着力打造地企一体化协同发展典范。兰州市与兰州石化合力推进市企融合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大幕已拉开,双方正在向深度融合、共创美好明天的目标阔步前进。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超 / 文 特约记者 刘延治 / 图
编辑 | 张亚君
责任编辑 | 胡淼山
值班主任 | 崔凌云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