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是大自然说给我们听的语言,也是古人诗意栖居的创造。人们在劳动中学会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依气候而作,随岁月流转。
《2021 年中国天文年历》显示,北京时间 8 月 23 日 5 时 35 分迎来 " 处暑 " 节气,标志炎热暑天即将结束。此时节,徐徐秋风,微微凉意,幽幽秋韵,万金难寻。处暑,即为 " 出暑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到:" 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 这就标志着,处暑一过,三伏已接近尾声,炎热的夏天即将结束,凉爽的秋天即将开始。
说到处暑,民间还有众多有趣的习俗,正所谓 " 处暑送鸭,无病各家 ",吃鸭子在老北京人那里极为流行,还有拜土地爷、泼水狂欢、祭祖迎秋等等,但是在处暑这天放河灯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相传炎帝有个儿子——祝融,素以 " 光照万方 " 深得部族内外的爱戴。之后黄帝与炎帝两大部族合并,祝融被封为火神,掌管着火和夏季,成为炎黄部族最主要的大臣之一。在黄帝部族其他大臣的配合辅佐下,祝融威信渐长。
水神共工因此心生嫉恨,他想 " 水火都是人们离不了的,为什么人们亲近祝融,而无视我的存在?" 共工公开向祝融挑战。二人各使神通,战得天昏地暗,最后共工战败奔逃,不幸撞倒了擎天柱不周山,致使天塌地陷,哀鸿遍野。
(水神与火神大战)
(共工撞倒不周山)
面对此番情境,黄帝迫于部族长老的压力,含泪下令处决祝融。祝融也深悔自己的鲁莽给天下带来的灾祸,于是请求黄帝将自己的灵魂寄托于莲花之上,沿河漂流,以赎罪孽、保百姓平安。
而处暑前后,也临近中元节,因此人们就会到河边放 " 荷花灯 ",一来祭祀祝融对人们所做的贡献,二来来寄托对故去亲人的思念。
正所谓诗人左河水在《处暑》中说道," 一度暑出处暑时,秋风送爽已觉迟。日移南径斜晖里,割稻陌阡车马驰。"
处暑之后,秋意渐浓,正是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登高望远的好时节,大家不妨出去多走走。
兰州日报社西游记工作室出品
策划制作 | 韩彤 孟夏
实习生 马芳乾 李庆 宗成贤
编辑 | 张亚君
责任编辑 | 胡淼山
值班主任 | 崔凌云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