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 22 日 7 时 30 分,深圳市民中心南广场,雨后的清晨让绿道美景更显诗意。陪跑员 " 羽阵 "(郭昱圳)手里紧攥着一根绳子,绳子的另一侧是视力障碍跑友 " 小草 "(韦晓萍),二人相伴而行,踩着同样的节奏,保持着相同的配速,跑了 3 公里。
系着跑绳的还有另外 2 对搭档,他们都来自深圳 U 跑团,正在进行周末例跑。深圳 U 跑团是一个由视障人士和陪跑员组成的视障跑团,"U" 即一半为伤(视障人士),一半为健(健视者),同时代表着深圳志愿者精神,羽阵是该跑团的执行团长。
跑步是通向自由的门
跑步途中,1998 年出生来自广西省的小草对周边的环境充满了好奇。凭借着敏锐的听觉,她一路上不停地问着羽阵身边的事物,羽阵一一为她解答。
小草是跑团的新人,这也是她第 3 次参加深圳 U 跑团的周末例跑,此前她还去了深圳湾公园、洪湖公园。跑完 3 公里后,小草在羽阵的引导下还健步走了 2 公里。" 没有光明的窗,还有通向自由的门。跑步对我来说,就是那扇通向自由的门。我给自己定了目标,今年要一次性完成 10 公里跑。" 小草说。
10 公里,对加入跑团 5 年有余的刘凤娇、曲以新来说不在话下。二人都是视障人士,在同一家盲人推拿店中工作,非常默契。由于刘凤娇是低视力,在陪跑不足的情况下,加上在熟悉且安全的场地,她偶尔会承担起曲以新 " 陪跑员 " 的角色。当天,他们一起跑了 10.27 公里,总用时 1 分 23 分 43 秒,平均配速为每公里 8 分 08 秒。" 跑完就是舒服!" 曲以新说。
刘凤娇表示,他们经过几个月的训练,曾参加过深圳国际马拉松 6 公里欢乐跑。而深马,正是深圳 U 跑团成立的契机。2015 年 9 月,深圳 U 跑团以参加马拉松赛为主要目标正式成立。2015 年深马,有 30 名深圳视障人士和 157 名志愿者参加。2016 年至 2019 年的深马赛场上,都能看见深圳 U 跑团的身影。如今,深圳 U 跑团已有 8 名视障跑者在深马等舞台上完成全程马拉松,13 名视障跑者完成半程马拉松的挑战。
不管是新人小草,还是老手刘凤娇、曲以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跑马拉松。刘凤娇说:" 希望今年可以中签获得马拉松比赛资格,成功完赛半马,在未来完成全马挑战。"
长期稳定的陪跑员很稀缺
" 深圳 U 跑团与深圳其他跑团一样,都是由一群热爱奔跑的人组成。" 羽阵说," 虽然跑团有超过 150 名视障者和陪跑员,但稳定参加平时活动的陪跑员只有 20 多名。我们很缺人,尤其缺长期稳定的陪跑员。"
那么,陪跑员需要哪些能力?需要做什么?
羽阵表示,陪跑员最基本的要求是做到安全第一,帮助视障跑者避让危险、躲避障碍,并对视障跑者进行有效保护,这需要陪跑员接受视障辅助培训,学会正确的方式与视障跑者沟通;其次要有作为一名跑者应有的跑步能力,跑步过程中共同进退。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陪跑员还可以为视障跑者介绍沿途的风景。若是参加比赛,陪跑员遇到官方摄影师还可以提醒视障跑者摄影师的方位。羽阵说:" 这有助于双方更好地放松状态,建立信任,感受跑步的快乐。从技术层面来说,如果陪跑员与视障跑者感受不到跑绳的存在,又能随时感受到双方的互动,双方思路、步调统一。两个人都很自在,那就很棒了。"
为了让陪跑员尽可能感同身受,深圳 U 跑团会为有意愿担任陪跑员的跑者进行统一的培训课,并鼓励跑者戴上眼罩体验蒙眼奔跑。" 体会在黑暗中奔跑的感觉,可以帮助跑者更好地理解跑团理念,明白相互沟通的重要性。" 羽阵说。
但若想成为一名合格的陪跑员,应该尊重跑步这项运动本身,与视障跑者建立一个平等的关系。" 陪跑不是施与。有一名陪跑员曾说:我借给了他一双眼睛,而他却还给了我一个世界。" 羽阵表示," 陪跑员与视障跑者不存在谁帮助谁,是一个相互的激励。"
在比赛中,陪跑员与视障跑者会穿上 " 陪跑 " 或 " 视障 " 等字样的衣服以表明身份。羽阵提醒,若市民在活动、比赛中遇到视障跑者,在不影响自身节奏的情况下,可以适当通过言语进行鼓励。
视障人士要勇敢迈出奔跑第一步
" 全民健身,自然包含残疾人在内,视障人士同样拥有参与体育运动的权利。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网络的发展,社会团体的加入,视障人士接触到的信息、对世界的理解不断增强,走出家门、参与全民健身的意愿在逐渐增强,生活圈、社交圈因此不断扩大。" 羽阵表示,但由于视障人士仍存在缺少足够的人员、社会支持,目前参与文体活动的视障人士仍是少数。
羽阵说:" 像刘凤娇、曲以新之类的视障人士,跑步已经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不管跑团是否存在,他们都会持续跑下去,参与体育活动;像小草,跑步是她寻找自由的方式,想必她也能坚持下来 …… 我们需要传播刘凤娇等热爱跑步、热爱体育的视障人士的声音,让更多视障人士听见,帮助他们树立对运动的信心,跨出第一步。"
当视障人士迈出第一步后,则需要城市不断完善、升级无障碍设施,公园等单位给予活动、场地支持,以及更多人参与志愿服务等。
羽阵笑着告诉深晚记者:" 近些年有不少单位联系跑团,希望合作搞一些活动。但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轰轰烈烈的活动,更是轰轰烈烈之后留下的点点滴滴——长期稳定的陪跑员,以及更多视障人士的参与。"
深圳晚报记者 郑志鹏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