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ZAKER广州 2021-08-24
健康 | 熬夜刷手机,或更易得甲状腺癌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新快报讯 目前,年轻人熬夜现象很常见,因为玩手机、玩游戏、娱乐等,主动或被动熬夜已成为常态。今年,《癌症》杂志刊登了一项涉及了 46 万人的研究发现:夜间光线太强,或将增加甲状腺癌罹患风险,尤其是女性。但不少人喜欢在一天的繁忙工作后利用睡前时间刷手机环节压力。这样的研究发布后,还能不能愉快地刷手机了?

据了解,在这项有 464371 人参加的平均随访时间有 12.8 年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夜间接触光源的多少影响甲状腺癌的发病风险。夜间接触光源最多的 20% 的一组人群比接触最少的人群患甲状腺癌风险增加了 55%。而且女性更容易在光源的接触中得癌症,男性中更晚期的相关性会更高。

此外,研究人员在 Journal of Pineal Research 杂志发表研究结果:Night shift schedule causes circadian dysregulation of DNA repair genes and elevated DNA damage in humans。该研究发现:熬夜使人容易出现 DNA 损伤,还会降低受损 DNA 的修复效率,这项研究显示熬夜可能是导致癌症风险增加的一个原因。

《癌症》杂志的 46 万人研究中所说的夜间光线指得是什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睡眠医学科、甲状腺疾病诊治中心 / 头颈甲状腺外科部主任刘天润主任医师表示,夜间光线指的是常见的夜间灯光诸如家里的小夜灯、室外的路灯车灯,当然,最重要的就是我们熬夜时的各种电子伴侣了。各种电子产品都会产生蓝光,而蓝光对我们调节睡眠的重要激素——褪黑素有抑制作用,昼夜节律的紊乱会影响人的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等。

要避免这些原因导致的癌症患病率增加,最重要的一点,放下你的手机和 iPad!睡前 1-1.5 小时尽量关闭或减少使用电子设备,这不仅可以避免熬夜带来的伤害,又可以避免夜晚光照的伤害。其次,睡前可拉上窗帘,避免路灯或车灯的干扰,小夜灯和台灯也应尽量关闭,既节约电源也保护自己。最好是要定期检查,查看身体的健康状况,检查出甲状腺癌相关症状时,能够尽早检查治疗。

作为内分泌系统和头颈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甲状腺癌近年内在国内外的发病水平均呈上升趋势,我国沿海地区发病率较其他地区高,城市高于农村,人群中女性高于男性,中年人群高发。

刘天润指出,甲状腺癌病因目前尚未十分明了。辐射会致癌,除了性腺之外,甲状腺是对辐射最敏感的器官,很容易受到辐射损伤。WHO 的统计数据显示,居住在核事故地区的人比其他地区的人更容易患甲状腺癌。长时间暴露在射线下会影响甲状腺细胞的正常功能,同时刺激甲状腺激素异常,最终导致癌症。

除了上述提到的电离辐射外,根据国内外甲状腺癌在地区、性别和种族分布中所呈现的差异可推断一些可能的致病因素。如中国肿瘤登记数据显示沿海地区发病率处于最高水平,提示环境因素(如饮食)与甲状腺癌发病之间存在关联;由于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雌激素成为重点研究的甲状腺癌病因之一;种族间发病率差异反映遗传因素在甲状腺癌发生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碘摄入过高或过低也是甲状腺癌的相关因素。在人群研究中,碘摄入量与甲状腺疾病发生风险呈 U 形曲线,即过高或过低碘摄入均会增加甲状腺疾病的发生风险。另有研究显示,碘长期过高或过低摄入,均可导致脑垂体过度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而这会导致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显著增生,引起甲状腺肿,最后突变成甲状腺癌。碘摄入过高或过低,还会影响甲状腺癌的病理类型。有研究发现,在碘充足地区乳头状癌发病率升高,而在碘缺乏地区滤泡状癌发病率升高。

雌激素对甲状腺癌的影响也很明显。多项研究表明,甲状腺癌组织中有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的表达,雌激素本身可能为促癌物,其代谢中 2- 羟基化反应增强可能与甲状腺癌发生有关。此外,雌激素还会增强甲状腺癌细胞黏附、迁移和侵袭,促进甲状腺癌转移,这也解释了雌激素促进甲状腺癌发展的原因。

遗传也与甲状腺癌相关。甲状腺癌发病水平的种族差异提示遗传因素对甲状腺癌的影响。有研究表明,家族史是甲状腺癌的危险因素,约 5% 患者有相同类型的甲状腺癌家族史,家族性甲状腺癌比散在发生的甲状腺癌预后差。如果家族中有人患有甲状腺癌,要保持警惕,并定期进行检查。如果发现甲状腺肿瘤,应尽快进行治疗。

采写:新快报记者 梁瑜 通讯员 简文杨 戴希安

相关标签

甲状腺癌 高发 ipad 癌症 dna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