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ZAKER广州 2021-08-24
健康 | 因狂吃“带菌”寿司,年轻女子到鬼门关走了一遭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新快报讯 美味的寿司人人都爱,但是如果处理过程或是出现质量问题时,往往会 " 病从口入 ",可能导致腹泻、呕吐等典型的消化道症状,严重的甚至能要命。记者从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获悉,日前,该院重症医学科(ICU)救治了一例因食用大量寿司感染沙门氏菌并导致多脏器衰竭的女性患者。

家住深圳的阿芳(化名)今年 36 岁,平素身体健康,1 个月前突然出现腹痛、腹泻、发热症状,自认为没事便在网上查了些资料自行购药服用。因疫情原因担心被发热门诊隔离," 坚持 " 了三周,家人却发现她精神状态越来越差,终于因高热(40 ℃)不退、嗜睡还反应迟钝,不得不前往医院就诊,最终辗转送至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经过发热门诊排除新冠肺炎相关发热后,请胃肠外科二值陈春宇主治医师紧急会诊,发现阿芳精神状态差,呼吸浅促(30-40 次 / 分),意识淡漠,皮肤和眼结膜可见广泛分布出血点,伴弥漫性腹膜炎体征,急查血常规提示白细胞 37×109/L,血小板只有 15×109/L,血压 80/60mmHg,心律 140 次 / 分,血氧饱和度不足 90%,严重感染性休克。病人还出现了呼吸、循环、血液、肾脏、中枢、内环境、消化道等多个脏器系统的功能障碍,生命危在旦夕!遂紧急将其收入 ICU 抢救治疗。

阿芳在 ICU 的主管医生石一鸣主治医师介绍到,患者已出现七个脏器系统功能的障碍,还出现了严重的 " 死亡三联征 " ——重度低体温、严重酸中毒和凝血机能障碍。为了挽救这个年轻的生命,重症医学科主任杨春华主任医师联系医院开通绿色抢救通道,并组织重症医学科、消化内科、胃肠外科、肝胆外科、血液内科、超声科、检验科、输血科等多学科团队立即进行抢救治疗——呼吸机、升压药、抗感染、血液净化、输血、液体复苏、血流动力学监测及线粒体数量监测等。

在病人和家属的充分信任下,经多学科紧急会诊后,麻醉科冒着极高风险进行麻醉保驾护航,胃肠外科紧急进行腹腔镜探查,可惜均未发现脏器坏死或穿孔病情,病人的诊断依然是个谜团!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年纪轻轻既往身体健康的阿芳的病情如此凶险呢?

检验科找到了原因!阿芳的血培养结果提示检测到沙门氏菌属,病理科骨髓阅片排除血液病!此时,医生再次追问家属患者的饮食习惯,原来阿芳平时喜欢吃寿司等生冷食物,此次发病前曾进食过大量寿司。

杨春华仔细诊查患者,结合补充的病史和各项检查结果,明确这次造成患者病情危重的元凶为沙门氏菌——由于患者食用了被沙门氏菌污染的生冷食物,大量的沙门氏菌经消化道入血,造成患者出现严重感染性休克,从而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

经过针对性治疗和积极对症支持治疗,在 ICU、胃肠外科、血液内科、超声科、消化内科、输血科、检验科等多个学科的积极配合和共同努力下,经过 20 余天的奋力救治,终于逆转 " 死亡三联征 ",阿芳各器官功能逐步好转,生命体征也逐步稳定,并脱离床边血透机、呼吸机、升压药等器官功能支持,最终好转出院。

杨春华介绍,沙门氏菌属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常寄生在人类和动物的消化系统当中,肉蛋奶以及相关制品等均可被污染。由于沙门氏菌属不分解利用蛋白质,难以通过肉眼或者气味判断食物是否被污染。沙门氏菌属在粪便中存活可超过 1 月,在水中可存活超过 2 周。患者、无症状携带者、家养以及野生动物均可成为沙门氏菌属的传染源。发病者通常在接触感染源的 1-3 天内出现发烧、腹泻、腹痛等症状,既往报道中出现过血液感染的患者,会出现严重并发症预后不佳甚至死亡。因此他提醒,如出现有呕吐、腹泻或发热等不适症状,应尽快至医院就诊。

Tips:这样做,可预防沙门氏菌感染

一、处理生食和熟食的厨具要分开,避免把生熟食物放在冰箱同一个区域、同一层中。宜上层放熟食物,下层放生食物,严防交叉污染。

二、生吃蔬果前,一定要用流动的自来水洗净。

三、熟食最好保存在 10 ℃以下,食用前必须用 80 ℃以上的高温加热 15 分钟以上。

四、日常生活中讲究手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

五、不吃生肉或未经彻底煮熟的肉,不生吃鸡蛋,不喝生奶。

采写:新快报记者 梁瑜 通讯员 简文杨 戴希安

相关标签

腹泻 检验科 沙门氏菌 医生 医学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