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后不能在人流往来密集的路中央临时占道,特别上班时间段,非常容易引发交通堵塞 ……"8 月 23 日上午 10 点 15 分,一起因三轮车司机临时占道引发的社区矛盾纠纷,在龙华区福城街道网格员黄权超的及时规劝下,得以化解,成功避免了社区内因口舌之争引起滋事斗殴事件的发生。
同日,在深圳市群众信访诉求服务指挥中心,系统于上午 10 点恰好也显示了这条来自深圳龙华区福城街道大二村的 " 发令单 ",上面清晰记录着黄权超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全过程,包括矛盾纠纷案发地、涉及人员规模、案情紧急程度、上报时间、信访诉求推进过程、最终化解时间。
这是发令机制落地全市各区后,为进一步强化全市信访诉求可视化、实时化管理,深圳市信访局从打造 " 数字信访 " 层面出发,在全市区 - 街道 - 社区 - 人员密集场搭建群众信访诉求服务智慧指挥中心系统,通过引入物联网技术,实现信访矛盾纠纷 " 一张图 " 三色分级预警,推动 " 一张网 " 督查督办闭环式管理。
在市群众信访诉求服务指挥中心,可通过大屏幕了解到,屏幕左右两侧分别排列着全市 11 个区的行政地图,每幅地图均由红、黄、绿三种颜色组成,被称之为 " 三色预警地图 ",点击地图可查询每个区,乃至精细到街道、社区内当日的信访矛盾诉求量以及化解情况。为进一步高效便捷处置百姓诉求,系统大数据以信访矛盾纠纷性质、诉求人数规模、风险隐患系数等级等方面为研判基准,通过红、黄、绿三种颜色划分信访诉求等级,同时规范相对应诉求的响应、受理时间,并做到动态更新管理,百姓可通过接收实时短信,在家门口实现 " 一键可查、心中有数 "。
▲深圳市群众信访诉求服务指挥中心系统页面
目前,深圳市 74 个街道、644 个社区、上千个人流密集站点均已覆盖式上线运行该套智慧指挥系统,这不仅是通过 " 线上直播 ",促进信访诉求零距离 " 云 " 交流,对于受理信访事项的部门而言,无疑是打通了信访诉求解决的 " 最后一公里 "。
为此,相关负责人称:" 以往,群众的诉求很容易在部门之间空转,或者诉求渠道杂乱,影响办理进程,如今,‘壁垒’被打破了,我们实时统筹调度的工作效率也得到了提升。" 就在 8 月 23 日的预警数据里,全市一类信访诉求 11 宗、二类 28 宗、三类 800 宗,涉及薪资、医疗保障、城市管理、投诉建言等方面的信访诉求案占据重要比例,均能第一时间得以充分调度社会资源,当天化解率约达 80%,实现了 " 诉求服务在身边、矛盾化解在源头 "。
对于当前,深圳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市信访局党组书记、局长何奕飞表示,在搭建的 " 四根柱子 "(即搭建一座群众诉求服务四级平台、一支队伍、一套发令机制、一套智慧指挥系统)中,智慧指挥系统发挥着重要作用,全市全覆盖不仅意味着新时代信访工作理念已从 " 信访办理 " 升级为 " 社会治理 ";工作范畴从 " 信访事项 " 扩展为 " 群众诉求 ";工作方式从 " 事后化解 " 调整为 " 源头治理 ";工作内容从 " 转送转办 " 转变为 " 指挥协调、一线实战 ";工作时效从 " 半个月受理一个月答复 " 提速为 " 分钟级响应、小时级办理 ";工作模式从 " 维权维稳两张皮 " 提升为 " 维权维稳无缝对接、一体运作 "。
下一阶段,各区应结合属地难点、痛点,合理运用科技手段,精细化、智能化、专业化预警重点领域、重点信访案,依法及时就地解决群众诉求为目标,深化源头治理为根本指南,实现群众诉求化解全周期管理、涉稳风险隐患实时预警、矛盾处理全流程高效及时分拨督办、全市维稳信息情报无缝对接、信访趋势发展智能分析实时研判,建立全市统一、管用、透明、智能的数字信访平台,为群众诉求服务 " 光明模式 " 在全市推广提供信息化支撑,为全省信访信息化工作探索经验。
深圳晚报见习记者 涂世琳 通讯员 汤修林 吴佳星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