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ZAKER南京 2021-08-25
王小鹰第十部长篇小说《纪念碑》:为母亲而写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现代快报讯(记者 郑文静)《纪念碑》是王小鹰的第十部长篇小说,这部小说的初衷是为母亲而写。

王小鹰是新四军的女儿,她出生在苏北的芦苇荡里,战斗频仍,母亲甚至不记得她出生那天的日子。六十多年以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之际,女儿开始动笔写这部长篇小说,献给母亲,献给在历史与现实中英勇前行的人们。

△ 《纪念碑》 出版社供图

王小鹰的父母都是新四军的老战士。

父亲芦芒是画家、作家,传唱久远的《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的歌词就是他写的。母亲一直在政府部门工作,是位兢兢业业的老干部。母亲晚年,希望当作家的女儿能帮助自己写回忆录,可是女儿想要站在旁观者的立场,客观地看待老一代的历史,用自己的眼光和才华,写出更丰富、更深刻、更生动的新四军故事。于是,母亲在十年间陆陆续续写下了七本笔记,留给女儿。这七本厚厚的笔记,就是王小鹰创作的基本素材。

可惜的是,当她写完厚厚的《纪念碑》,母亲已去世十年了。

王小鹰曾经去淮安寻找自己出生的地方,可那里已经是新兴的都市,往日的痕迹荡然无存。生活的变化抹去了很多,也带来了很多。王小鹰一遍遍地梳理素材修正自己的想法,同时大量阅读新四军军史、抗日战争史、解放战争史,思考怎样更好地讲述父辈的故事,赋予它更深刻的内涵。她说:" 我们这一代人,经历了拥有理想到重建理想的艰难历程,回望我们父母辈为民族解放为建立新中国浴血奋战的历史,再反思我们当下的价值观人生观,让老一辈的理想之光烛照我们曾经的软弱与迷茫。我希望写出历史迂回曲折前行中的人,我希望写出社会天翻地覆变革中的人。"

《纪念碑》的核心是改革开放以后区长史引霄一家的故事,围绕在她身边的不同立场、阶层的人们被新时期社会的大变革唤醒了生机,在大时代中面临种种变数和问题,历经蜕变和成长。一代人以不同的方式退出历史舞台,新一代经历了时代的考验,也释放出自己的特质与选择。改革故事与革命往事相互交叠、两代人的命运相互交织,新四军老战士和他们的后代经历了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人生故事,却始终对祖国和人民抱有不变的赤子之心。

《纪念碑》延续了王小鹰一贯的写作风格,情节绵密、人物众多、叙述从容。她将宏大与细腻、坚定与浪漫、严苛与宽容、残酷与温情融于一炉,使这部鸿篇巨制别具光彩。

对这一部可以说倾注了母女两代人心血的作品,王小鹰说:"《纪念碑》对我来说是一部有特殊意义的小说,相信它也是一部能带给读者深刻阅读感受的小说。"

相关标签

新四军 阅读 抗日战争 淮安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